第224部分 (第2/4页)

直就是个老谋深算老狐狸。象这样一个老谋深算的家伙,除非真是老糊涂了,否则又怎会犯把自己儿子陷进坑里这么低级的错误?安兴贵老糊涂了吗?不可能!所以,柴绍将这件事从头到尾又想了一遍,立刻产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派人刺杀李潜的正是安元寿,安兴贵主动把罪名揽到自己身上就是想保住安元寿!

安元寿还年轻且是秦王府旧人,如果这次能不受牵累,日后前途还很远大。反观安兴贵,他已经老了且是李渊的旧臣,根本没什么前途可言。所以,对安兴贵来说牺牲行将就木的自己,保存一个年富力强前途远大的儿子非常划算。

柴绍想到这些之后便开始琢磨是否该把这些告诉李世民。他悄悄抬头打量了一下李世民,却看到李世民嘴角隐隐露出一抹笑容。柴绍心中一惊,立刻明白安兴贵耍的这招李代桃僵之计根本没能骗过李世民!于是柴绍立刻放弃了打算准备静观其变。

安兴贵说完一个劲的叩头请罪,李世民思忖了片刻,道:“安兴贵,你该当何罪?”

安兴贵道:“臣罪当诛。臣不敢乞求陛下开恩,只想恳请陛下开恩,莫因臣的罪责连累犬子。”

李世民怒道:“现在知道会连累你儿子,当初你怎么不这样想?你这个老糊涂!”

安兴贵磕头如捣蒜,“是,是。臣是个老糊涂,臣……”

“够了。”李世民摆摆手,道:“你先回家等着,此事朕会决断。元寿,你也回家好好反省反省。”

安兴贵听到李世民这样说,知道目的已达到了,立刻叩谢了李世民与安元寿退出两仪殿。

等他们两人走了,李世民忽然道:“这个老家伙倒是tian犊情深。”

柴绍听到李世民如此说便知道安兴贵的目的达到了,安元寿保住了。想到这他心中有些不爽。不过,他转念一想却也轻松了许多。因为李世民既然不想追究安元寿,那么他肯定得一碗水端平,不会再追究李潜。否则别人肯定不服。至于那些别人是谁,嘿嘿,李世民刚才说的那就话,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出来是什么意思。若是听不出来也不配站在这两仪殿上了。

柴绍拱手道:“陛下,李潜遇刺一事现在已水落石出了。只是李潜一案该如何处置?”

李世民道:“李潜勾结江洋大盗,你说该如何处置?”

柴绍想了想,道:“不如jiao给有司审理?”

李世民望着柴绍,柴绍有些诧异地回望这李世民。两人就这么对望了片刻,李世民忽然放声大笑。他这一笑,倒让所有人倍感诧异。

李世民笑了片刻,房玄龄道:“陛下何故笑?不如讲出来让臣等也开心一下。”

李世民与房玄龄、李靖等人之间君臣关系极为融洽,虽然经常在商议政务时各执一词争的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不过那是在涉及政务意见不一的情况下。平时君臣之间经常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互相打趣两句。以前也经常会出现李世民忽然放声大笑的情形,这时如果有人询问李世民何故笑,李世民都会说出原因来。

不过这次李世民没解释,他停住笑容道:“这事朕觉得开心,你们就未必也会觉得如此。嗯,刚才嗣昌说要将李潜jiao与有司审理,不知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魏征道:“臣赞同柴大将军的提议。李潜既然犯了罪就应该jiao给司法机关来审判,否则要律法何用?”

魏征的不满已经明明白白写道了脸上。其实也怨不得魏征不满。李世民下诏缉拿李潜并未通过政事堂,也没有通过刑部或大理寺来办,存粹是一纸中旨(即皇帝自己的意思)。按大唐律法,这种没经过门下副署的中旨是不被认可的。也就是说,如果李潜愿意可以不必遵从而不算抗旨。

只是魏征不知李潜是不知道这个规定呢还是另有什么缘故,他竟然遵照圣旨乖乖去了大理寺监牢。这让魏征很不满。因为李潜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他这样做虽然是对皇命的服从,却是典型的媚上行为,有违臣子的道义。此风一开只怕那些急于求宠的大臣争先恐后谄媚皇帝,令圣上飘飘然昏昏然,进而蒙蔽圣听,然后扭曲圣意,那时正直之臣将备受排挤,朝廷正气dang然无存,国家必然生动1uan。魏征是个一心要致君王为尧舜的忠臣,所以他要想尽千方百计刹住朝堂的歪风邪气,对某些不好的兆头予以严厉打击,这其中就包括媚上!

二五零章御审(一)

二五零章御审(一)

李世民看到一贯爱唱反调的魏征突然表态,心中有些奇怪。起初他以为魏征这样做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