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2/4页)

跟随郎存粹是私下里的个人行为,跟公事没关系。”

李潜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冲着每人两贯钱来的。果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啊。

看到李潜的神态,范旅率道:“郎,是不是有什么不妥?要是您不乐意,我们少要点也行。”

李潜笑笑,摆摆手道:“不是钱的问题。范旅率,你可知这次可不是跟着本官走一趟那么简单,肯定会动刀枪,也可能会出现伤亡。若是你麾下的这些同袍真出现了伤亡,你怎么向杨都督交代?”

范旅率道:“这点郎不必担心,张长史说他自有安排。张长史还让我们只要听从郎调遣就行。”

李潜点点头,“嗯。这样李某就放心了。范旅率,麻烦你告诉弟兄们,凡是跟李某来的弟兄,李某额外再给每人两贯钱。”

范旅率立刻拱手谢道:“卑职代兄弟们多谢郎赏。”

李潜摆摆手道:“不用客气。不过,范旅率说句不好听的话,你们很缺钱吗?”按说他们身为杨恭仁的亲兵,除了朝廷的饷钱,杨恭仁还会额外给予薪俸,他们领两份钱,虽不会太富裕,但也不可能穷到听说有两贯钱拿便高兴不已。

范旅率面色有些羞惭,道:“实不相瞒,虽然朝廷有饷钱,杨都督又额外给咱们一份薪俸,可在洛阳生活实在不容易,吃穿用度比长安还贵,咱们这些兄弟们大都上有老下有小,就咱们那点薪俸也只顾让一家老小吃饱饭,兄弟们的确手头紧的厉害。”

李潜惊讶地道:“你们手头都这么紧,那其他官府的差役岂不手头更加紧了?”洛州都督府所辖的兵士除了杨恭仁的亲兵,其他都是府兵,朝廷根本不为府兵饷,而且府兵还得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不过,各衙门的差役由衙门负责其开支,以杨恭仁亲兵双饷都过的那么紧巴,想来那些拿的钱还没亲兵们多的差役们过的更加紧巴才是。

范旅率听了却摇头道:“那倒不一定。那些差役们都有私下里捞钱的门路,其实并不指望薪俸过日子。而杨都督治军极严,我们这些兄弟们没任何捞钱的门路,所以得指望薪俸过日子,自然日子过的紧巴了。”

李潜心思一动,装作漫不经心地道:“那些差役们捞的厉害吗?”

范旅率似乎有所警觉,摇头道:“这些都是风闻,具体如何卑职就不清楚了。”

李潜没再追问下去。他知道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完全杜绝贪污**,只是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已。与前隋甚至两晋相比,现在的吏治算是比较清明的了。但朝廷能直接管到的官员毕竟只是少数,而且这些官员的绝大多数还散布在天南海北,朝廷几年都未必能监察他们一次。他们自然就有许多贪腐的机会。更何况,朝廷管理不到的还有比官员的数量多好几倍的吏、役,这些人直接接触百姓,贪腐的机会更多。正因为有这个阶层的存在,才使得贪腐难以根除。可目前来看,这个阶层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管理起来。

李潜暗叹一声,收回思绪与范旅率闲聊了两句便带着大队人马快马加鞭赶往冀州信都。

信都城,宣坊有一座青砖灰瓦,柏木为门,门上挂着个楠木匾额,上面写着“赵宅”字样的宅子。从外表上看这座宅子根本不起眼,与周外的宅子没什么两样。信都城的人都知道这座宅子里住的是赫赫有名的赵大善人。赵大善人姓照名天德,今年五十余岁,从二十年多前就在这里住。这些年,每年赵天德都拿出大笔银钱用来干些体恤鳏寡孤独,修路搭桥的善事。遇到灾馑之年,他更是争着抢着设粥棚赈济百姓。信都百姓感念其恩,所以人人都称他一声大善人,三教九流、黎民百姓提起他无不竖大拇指。

今日赵大善人家的门却紧闭这,院子里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皆是身穿青衣,目露凶光,神情剽悍的壮年凶汉。信都人口所称的大善人赵天德此刻正在书房与另外两个穿着万字绸衫,头戴方帽,看上去象是富商的年人密谈。

这两人在信都城也是大大有名。一个是油坊的何掌柜,另外一个是做牛马生意的牛掌柜。这两人一向以赵大善人马是瞻,赵大善人行善时他们也不甘落后,加上三人一向和睦如一家,所以信都人称他们为何善人,牛善人。

然而此刻三位善人谈论的话题却与善没有丝毫关系。赵天德大善人面色沉重地道:“刚刚接到消息,这次洛阳的那笔生意失手了。”

“啊”何掌柜听了腾一下蹦起来,“那我儿子怎样了?”

赵天德摇摇头,“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情况。”

何掌柜狐疑地问着赵天德,“那你怎么知道失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