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没钱别墨迹 (第1/3页)

大会胜利的结束了,可一直到大会结束张昌谋也没有想通,陈耕为什么愿意给那个陆冠球机会,他们不过就只是一家公社的农机维修厂而已啊,如果陈耕是没得选拿到还勉强能说的过去,可今天来参加这个大会的农机系统和汽车系统的企业当中,能够制造万向节的就有三家,哪一家的技术实力都比那个劳什子萧山宁围公社农机维修厂强,不是强一点,而是强的多的多!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陈耕到底看上了那个陆冠球什么地方——如果陆冠球是个女人,哪怕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他都要怀疑陈耕是不是就喜欢这号的,可陆冠球分明就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啊。

想不明白的张昌谋实在是忍不住了,打算全说陈耕再好好考虑考虑、换一家企业:“陈先生,首都第三机械厂在万向节方面的技术也不错,您要不再考虑考虑?”

“嗯?”

“就是那个宁围公社农机维修厂,”张昌谋好心的劝道:“按说这个单位也是我们国家的企业,您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但他们只是一家地方公社的农机修理厂,能有多好的技术?陈先生,我知道您是一片好心,可是……”

“张副局,我觉得您可能误会我的意思了。”

陈耕说道:“我不是在给这个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机会,而是给中国的这些刚刚开始露头的非国有制经济一个机会。”

张昌谋眨眨眼,他不太明白陈耕这话的机会,但心中的自尊又又让他没办法开口询问。

陈耕也没打算等他开口询问,他本来就是让张昌谋带个话:“从当今全球的战略形势上来讲,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越来越厉害,在这种冲突和对抗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都无法忽视华夏这个拥有核武器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都明白谁能够争取到华夏的支持,谁就能在这场日益升级的冲突中占据先机——在这一点上,美国人比较务实,走在了苏联的前面。”

虽然不明白陈耕为什么忽然说到了这个,但张昌谋还是点点头:“没错,这确实是华美两国建交的根本原因之一。”

陈耕接着说道:“华夏有句老话,叫做‘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越厉害,对华夏就越有利,现在的这个时机可以说是华夏自1949年站起来之后最好的一个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契机,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也正是看到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才毅然而然的决定调转船头、发展经济,就是因为他们明白,想要发展,就必须有钱,没钱就什么事都干不成。”

“嗯。”张昌谋应了一声,心里却是越发的迷糊了:陈耕说的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到底想要说什么?

我都说的这么明显了,你还不明白吗?

一脸迷茫的张昌谋让陈耕有些失望,不过想到对方不过是一个副厅级干部,不算是眼光还是见识,不明白也是理所当然的,心中顿时释然:“每一次的变革,都会有一个新的群体崛起、同时又有一些旧的群体受到影响,在我看来,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的决定,最大的受益者,其实就是这些乡镇企业、公社企业甚至生产队的队办企业。”

“怎么可能?!”对陈耕的这番话,张昌谋压根就不信,简直荒谬至极:“这些企业,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要什么没什么,他们怎么可能……”

“那你怎么解释这个陆冠球?”

“嗯?”

“我很欣赏他们,”陈耕直言不讳的告诉张昌谋:“他们这些人、这些企业固然如你说的那样,没资金、没技术、没人脉,甚至连高层都对他们没抱什么希望,对他们唯一的一点要求就是能稍稍盘活一下农村的资产,但在我看来,他们身上的一点却是国有企业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那就是他们如同野草一般顽强的韧性和努力拼搏的勇气。”

张昌谋:“……”

他还真就没看出来这些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公社企业甚至队办企业到底有哪一点像是野草了。

但他很聪明的没有说话——陈耕都说了这么多了,如果自己还不明白,岂不是先的自己很像个白痴?

虽然张昌谋嘴里没说,但他的这点小心思怎么会瞒过陈耕?陈耕笑了笑:“今天来的这么多的企业当中,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是唯一一家没有资格进来、但他们的企业负责人想方设法混进来的,但在国内的农机系统、汽车系统中,有多少是有资格来但却没来的,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就冲着他们的这股子拼命,我就愿意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