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 (第2/4页)

二人忙躬身行礼,退了出去。

待两人退出,贞武顿觉一身轻松不少,三日后有雨,玉米、番薯、土豆、黍类、豆类的种植都不会被耽搁,赈济的钱粮也能省下不少,这下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微一沉吟,他便轻唤道:“来人。”

一直就候在殿外的包福全急忙快步进来,躬身道:“奴才在。”

“传旨,三月二十七日,圜丘祈雨。”贞武沉声道:“着百官斋戒三日。”

“喳。”包福全忙就地打千儿应承到,心里亦是分外欣喜,这钦天监的监正方才果然是前来报喜的,天一下雨,这旱情也就随之缓解,贞武的心情必然大好,他们一帮子太监宫女侍侯起来也轻松不少,不过,这事却是不能多嘴的,只能是佯做不知,见贞武没有别的旨意,他便躬身退了下去。

圜丘祈雨,于贞武而言,纯粹就是做秀,不过,这个过场却是非做不可,之前他已经率百官祈过一次了,此番大雨将至,自然得装模做样再去祈一次,不仅要去圜丘祈雨,还的借机杀几个贪官,如此才称得上顺天意,下快民心,整顿吏治也才顺理成章,如此,也才对得住这场大旱,也不枉自个花了这上千万的银子。

上书房,几位大臣听的小太监传旨之后,不由都是暗自一喜,萧永藻起身后便低声问那小太监道:“钦天监监正今日可曾觐见皇上?”

这话可是犯忌讳,包福全对贞武贴身的这些太监宫女管的可比李德全严多了,口风不严的可不是坐冷板凳那么简单,那小太监不敢回话,却又不愿得罪萧永藻,忙躬身道:“奴才今日不当值,实不清楚,还请萧大人见谅。”

马齐却对那太监挥了挥手道:“去吧。”说着含笑对萧永藻道:“斋戒三日就足可一窥究竟了,采之何必为难一奴才,皇上对内监管理甚严,实乃朝廷幸事,这紫禁城真要象个筛子,对咱们亦无益处。”

张鹏翮却是岔开了话题道:“诸位,旱情缓解之后,百姓自然要忙着回籍抢播,京城的以工代赈工程却不能因此而停下来,西山的新军营、南郊的火器营、东城的三座粮仓、疏浚通惠河,还有热河行宫的扩建都是耽搁不得,如何保障这些工程的进度,皇上定然会问起,各位可有良策?”

萧永藻微微皱了皱眉头道:“此番以工代赈的摊子铺的确实有些大,不仅是京城,还有天津的海河改道也是大工程,一旦下雨,这人手实难保证。”

听的他语带埋怨,马齐不由瞥了他一眼,道:“事有轻急缓重,不能一概而论,工程亦然,疏浚通惠河、粮仓、火器营皆可缓行,再则,亦可提高工钱挽留工匠。”(未完待续)

………【第601章 藩属之议】………

缓行?张鹏翮眉头不由微皱了一下,略一沉吟,便开口道:“夏季多暴雨,这些工程一旦缓行,则可能前功尽弃,提高工钱挽留民工倒是可行,不过,荒废了农耕却又得不偿失。”

听的这话,马齐、萧永藻皆是无语,又要顾及农耕,又要保证工程进度,这岂不是两难?以工代赈的工程都是贞武亲自御批的,此事若要出了纰漏,上书房首先就讨不了好,沉吟半晌,马齐才含笑道:“运青可有良策?”

张鹏翮微微摇了摇头,道:“此事实难两全,此番赈灾,钱粮充足,筹划得当,各项赈济事宜皆安排的井井有条,细致周全,尤为难得的是不耗国帑丝毫,朝野上下必然好评如潮,可不能在以工代赈的工程上留下败笔,惹人非议。”

听的这话,马齐、萧永藻两人的神情不由都肃然起来,事关贞武的声望,可就不是小事,默然半晌,马齐才沉吟着道:“皇上行事,历来圣虑深远,谋划周详,旱情缓解,百姓回籍务农一事,皇上岂能预料不到?何以会允准如此多的以工代赈工程同时开工?”

张鹏翮抬头瞥了他一眼,这话说得有失臣子本分,上书房一大职责便是拾遗补缺,岂能事事皆指望贞武筹划周详?若是贞武没有考虑到,岂不坏事?不过,此事他也想不出好法子来,不便加以驳斥,心里却是暗忖,明日找机会探探贞武的口风再说。

次日早朝之后,贞武便收了施世纶的快报,琉球、日本两藩属国的使节团抵达天津,贞武看的心里不由一喜,正想找日本弄点黄金,他的使节团就来了,来的可真是时候,至于琉球的使节团。他则根本没多想,琉球与朝鲜一样,派遣使节团来京城朝觐最为积极,都是冲着那免税的贸易而来。一年来几拨亦是常事,新君登基,前来朝觐亦是情理之中事,他自是不会在意。

欣喜之余,贞武马上就想到还可以利用此次日本使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