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大战一触即发(9)

听完宣读后杜鲁门勃然变色,这是总统和国务院的事情,身为远东地区美军司令的麦克阿瑟有什么权力说三道四!

看到总统的脸色,艾奇逊赶紧第一个发言说:“美国当前不应该和蒋介石靠的太近,不能把朝鲜问题和台湾问题拉在一起,应重点解决朝鲜问题。”

杜鲁门点头同意这种看法,他说:“给麦克阿瑟的指示要尽可能详尽具体,以免他借题发挥,随意扩大行使职权。”

身为国防部长的约翰逊早已尝够了麦克阿瑟的独断专行,他立即表示支持,“不要让麦克阿瑟行使总统的权力。他这个人爱火上加油,借题发挥,把事态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最后,杜鲁门敲定如下的指示和命令:“……速给李承晚部队提供武器弹药和给养。……美国驻远东空军和海军支援李承晚部队。……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杜鲁门宣布上述命令后,又补充说:“美国空军必须立即制定摧毁苏联远东全部空军的计划。”

会议结束时,杜鲁门指示与会者要守口如瓶,不得向新闻界透露,哪怕背景介绍也不准。

1950年6月,美国陆军总兵力在经过二战后的裁减后,只剩下少的可怜的万人,共十个作战师。大约36万人驻在美国本土。其他23万人驻扎海外。其中,驻远东15万人,驻欧洲8万人(驻在西德)。美国步兵的力量如此单薄,但是美国总统杜鲁门还是决心要大干一场。从6月25日星期日朝鲜内战爆发到6月30日星期五,共六天时间内,美国采取了三大步骤。

第一、对朝鲜人民军实施海空军袭击,直接支援李承晚部队作战。

第二、对朝鲜北部地区实施空袭。

第三、美军向战场投入地面作战部队。

由杜鲁门策划的这一系列行动,使朝鲜内战迅速变成了美帝国主义进行侵略、朝鲜人民进行反侵略的战争。就这样,冲动而暴躁的杜鲁门抱着要在总统的第二任期干出名堂的雄心,做出了派美军入侵朝鲜的决策,标志着美国战略的转折。美国共和党称这是“本世纪对外政策的妄动蠢举”。有人称,“杜鲁门和艾奇逊是一对最不可思议的政治搭档,他们先行动起来,以后再论后果,就这样鲁莽轻率地做出重大决策,把美国拖进了朝鲜战争。”

三八线之战战争在三八线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朝鲜人民军的反击下,南朝鲜军队的防线很快便崩溃了。

战争爆发之后,朝鲜人民军开始实施第一次战役——汉城战役。……基本任务是从西北和北方,东南和南方迂回汉城,把三八线的敌人同掩护横城、原州、利川和水原西南及南方地区的敌人分割开来,然后在汉城地区围歼敌人基本主力,解放汉城及其他汉江以北各城镇。其前提是,美军不介入,南朝鲜军队的南部集团都投入汉城附近,而且预计作战为期2~3周即要结束。

在朝鲜半岛西端的一条60多公里长的地带,集中了人民军大多数T-34坦克和半数的部队。这里将沿着议政府走廊发动对汉城的主攻,这是一条自古以来夺取汉城的路线。首当其中的攻击目标是盛产朝鲜人参的古都开城。人民军第6师作为攻击开城的主力,师长方虎山制定了一个巧妙的计划,以一个团对开城正面发起进攻,同时悄悄地重新铺设很久以前就拆毁的通向开城的铁路路轨,另一个团的步兵们则登上一列长长的火车准备对开城发动奇袭。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大战一触即发(10)

进攻开始了。在开城西北端,一名惟一在前线的美国顾问约瑟夫·达里哥上尉在拂晓时被惊醒,弹片击中了他的房子。他拉上短裤,手里提拉着鞋子和衬衣,狼狈不堪地冲下楼,跳上吉普车逃命。在抵达开城市中心时,他惊愕地看见从车站一长列火车上下来的将近一个团的人民军士兵。吓呆了的上尉猛踩油门,一溜烟地向汉城方向逃去,总算捡了一条命。

据守开城的南朝鲜一个团在内外夹击下自然全军覆没,只有团长带着两个连逃出了虎口。开城立即被人民军攻占。在整个前线,南朝鲜军队的很多士兵们刚刚被炮声惊醒,在一片混乱中,加上通讯联络不畅,很多孤立的部队只好各自为战。

在美军顾问团和南朝鲜军司令部,绰号“胖子”、体重达240公斤的总参谋长蔡秉德少将揉着朦胧的睡眼,嘟囔地下令已从汉城开往大田路上的第2师,配合驻扎在议政府的第7师发起攻击。可笑的是,第7师师长刘载兴准将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部队在何处,直到他的一名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