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可偏生又发作不得,毕竟,天子与臣下之间,还是要讲尊卑,更是讲脸面的。正所谓君君臣臣,若是天子连脸皮都撕了不要,硬是要臣子去担这个责任,那以后,还有哪个臣子敢站到自己这一边来?

朱祁钰可是很清楚国朝文官们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特别是每每午夜梦回之时,那些大臣们用手脚和牙齿,生生将那三名王振余党诛杀于殿内的狰狞嘴脸,就总会在脑海里出现,时常会一身冷汗的惊醒过来,那仿佛已经成为了他内心最为恐惧的梦魇。

这也是为什么朱祁钰一上台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培养和扶植亲信臣下的原因,就是因为生怕那历历在目的场面再次出现在眼前。

朱祁钰脸色阴沉如水,并没有立即回答那陈循之言,缓步于厅中绕起了圈子,目光从厅中诸人的脸庞上一一地扫过,但是,他收获的,尽是失落,没有一个人敢用目光与他这位天子对视,与其说是恭敬,还不如说是在逃避。“王八蛋!”朱祁钰在心中恨恨地痛骂道。

或许是走累了,朱祁钰坐回了那龙案后面,看着那眼前的碧玉茶盏手指轻轻地在案上叩击着:“诸卿乃是国之栋梁,而杨洪的举动,不仅仅牵涉到天子的颜面,同样也涉及到了朝廷与诸藩之间的关系,我大明周边藩国无数,若是此事不能妥当处置,那日后,诸位边将皆如何胡来,那到时候,朝廷如何处置,诸藩又如何交待?”

朱祁钰好歹肚子里也还是有些弯弯道道的,再提这个话题虽然显得有些勉强,但他却点明了并非是主要去追究杨洪,而是针对这种事情,朝廷应该拿捏出一个相应的对策来作为范本,也算是勉勉强强将了这些内阁大臣一军。

朱祁钰嘴里说着话,目光却一直盯着那王文,王文不由得有种如坐针毡之感,暗暗叹了一口气,看样子,自己再不出头的话,焉能对得起天子把自己当作心腹的信重?别说是每一位文臣都视之为毕生奋斗目标终点的首辅之位,怕是自己绞尽了脑汁,无数次为天子充当马前卒才换来的次辅之位都要摇摇欲坠了。

“臣以为,功必赏,过必罚,此乃国朝之体制,更事关陛下的威仪和我大明的江山社稷长久,轻忽不得……”王文深吸了一口气,硬着头皮站了起来,表情肃穆,语气凝重,犹如一位亢然直谏的铮臣一般,侃侃而言。

“……所以,臣以为,杨都督当削职去官,诏示天下,以儆效尤。”王文此言,不由得让再场诸人齐齐色变。

陈循眉头一挑,却没有开口阻止的意思,而高谷好歹也早人老成精的人物,此刻听王文之言,心中暗暗冷笑不言,倒是那商辂听言,不由得站了出来喝道:“不可!次辅大人,杨都督乃是国之柱石,若是为一叛国奸宦,而伤边镇数十万将士之心,于国大不利也,望次辅大人慎言。”

年方不过三十五的商辂,比起陈循、高谷和王文来,都显得年轻太多,而且入阁之前,官职并不高,但是,他的话,却不能不让朱祁钰重视,因为,这哥们实在是个牛人。

第八十五章 痴愣遁,犹有怨

单说读书的成绩,商辂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同时获得解元、会元、状元)(第一个是黄观,被朱棣除名。所以又说商辂是明代唯一“三元及第”),正统十年会试第一(会元),继而殿试第一(状元),三元及第之光,在明代只有被朱棣除名的黄观和他有此殊荣。

何况他又是国子监出身,执掌国子监近二十年之后,门生弟子遍天下地原国子监祭酒李时勉的得意弟子。在年轻的士子官员之中,威望极隆,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在非常时期征诏入阁。招其入阁除了因为他的学识以及在年轻官员中的威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确十分有才干。

“商卿之言也有些道理,杨洪自永乐年间,就为我大明征战四方,数十载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若是如此处置,的确会寒了天下军镇之心。”朱祁钰虽然偶尔在与上皇帝,也就是自己亲哥哥朱祁镇的问题上,显得过于敏感。

但是,他终究也不是个智商低下的二百五,被王文那么一刺激,再加上商辂这么一分析,朱祁钰总算是恢复了几分理智。毕竟,事关国体,也关系到边镇数十万将士的军心,处置不当,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陛下的意思是……”王文也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心里边很清楚,天子真要照自己的话做了,那自己可真就是上了岸的咸鱼,一辈子都别想翻身,甚至还有可能在青史的奸臣榜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可不傻,原本他还以为高谷会跳上来,却没有想到居然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