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部分 (第2/4页)

王守澄为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李训、郑注为文宗策划,擢拔王守澄担任荣誉性的最高级军职,以表示对他的尊崇,实际上削除他的兵权。

'29'己巳,以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舒元舆为刑部侍郎,兵部郎中知制诰、充翰林侍讲学士李训为礼部侍郎,并同平章事。仍命训三二日一入翰林讲《易》。元舆为中丞,凡训、注所恶者,则为之弹击,由是得为相。又上惩李宗闵、李德裕多朋党,以贾及元舆皆孤寒新进,故擢为相,庶其无党耳。

'29'己巳(二十七日),唐文宗任命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舒元舆为刑部侍郎,兵部郎中知制诰、充翰林侍讲学士李训为礼部侍郎,二人并为同平章事。同时,命李训仍然三天或两天到翰林院一次,为文宗讲解《周易》,舒元舆担任御史中丞时,对于李训、郑注所厌恶的朝官,一律进行弹劾,因此,被任命为宰相。同时,文宗也鉴于以前李宗闵、李德裕担任宰相时朋比为党,认为贾和舒元舆都是家世寒微而刚刚考中进士不久的朝官,所以擢任为宰相,希望他们不致朋比为党。

训起流人,期年致位宰相,天子倾意任之。训或在中书,或在翰林,天下事皆决于训。王涯辈承顺其风指,惟恐不逮;自中尉、枢密、禁卫诸将,见训皆震慑,迎拜叩首。

李训由被流放的罪人而重新起用,刚刚一年就被任命为宰相,得到文宗全心全意地重用,李训有时在中书门下办公,有时在翰林院办公,朝廷的大政方针都由他决断。宰相王涯等人对他阿谀奉迎,惟恐有所违背。从神策军护军中尉、枢密使以至禁军诸将,见到李训无不震惊恐惧,迎拜叩首。

壬申,以刑部郎中兼御史知杂李孝本权知御史中丞。孝本,宗室之子,依训、注得进。

壬申(三十日),唐文宗任命刑部郎中兼御史知杂李孝本暂时代理御史中丞。李孝本是皇室的后代,依附李训、郑注,因而得到提拔。

'30'李听自恃勋旧,不礼于郑注。注代听镇凤翔,先遣牙将丹骏至军中慰劳,诬奏听在镇贪虐。冬,十月,乙亥,以听为太子太保、分司,复以杜为忠武节度使。

'30'李听自恃自己是对朝廷立有大功的老臣,对郑注不大礼貌。这时,郑注被任命为凤翔节度使,代替李听的职务,于是,先派牙将丹骏到凤翔慰问将士,随后,诬奏李听在担任凤翔节度使时贪污暴虐。冬季,十月,乙亥(初三),唐文宗任命李听为太子太保,分司东都。同时,任命杜为忠武节度使,代替李听。

郑注每自负经济之略,上问以富人之术,注无以对,乃请榷茶。于是以王涯兼榷茶使,涯知不可而不敢违,人甚苦之。

郑注常常自负有治理国家才智方略,文宗向他咨询能够使百姓富裕的方法,郑注无言以对,于是,请求实行茶叶专卖制度。文宗于是任命王涯兼任榷茶使,王涯自知茶叶专卖不妥,但又不敢违背,百姓因此大受其苦。

'31'郑注欲收僧尼之誉,固请罢沙汰,从之。

'31'郑注想得到僧尼的支持和赞誉,于是,再三请求文宗停止继续淘汰僧尼,文宗批准。

'32'李训、郑注密言于上,请除王守澄。辛巳,遣中使李好古就第赐鸩,杀之,赠扬州大都督。训、注本因守澄进,卒谋而杀之,人皆快守澄之受佞而疾训、注之阴狡,于是元和之逆党略尽矣。

'32'李训、郑注秘密地向文宗建议,请求诛杀王守澄。辛巳(初九),文宗派遣宦官李好古前往王守澄的住宅,赐王守澄毒酒,把他杀死。随后,追赠王守澄为扬州大都督。李训、郑注本来是通过王守澄的推荐才被提拔的,但最后却密谋把他杀死。所以,百官都为王守澄国奸佞被杀而拍手称快,同时厌恶李训、郑注的阴险狡诈。这样,元和末年暗害唐宪宗的叛贼逆党几乎被诛除干净。

乙酉,郑注赴镇。

乙酉(十三日),郑注前往凤翔上任。

'33'庚子,以东都留守、司徒兼侍中裴度兼中书令,余如故。李训所奖拔,率皆狂险之士,然亦时取天下重望以顺人心,如裴度、令狐楚、郑覃皆累朝耆俊,久为当路所轧,置之散地,训皆引居崇秩。由是士大夫亦有望其真能致太平者,不惟天子惑之也。然识者见其横甚,知将败矣。

'33'庚子(二十八日),唐文宗任命东都留守、司徒兼侍中裴度兼中书令,其他职务仍旧不变。这时,李训所推荐提拔的官员,大多是狂妄阴险之徒。然而,他们有时也任命个别在朝廷内外有崇高威望的人,如裴度、令狐楚、郑覃,都是几朝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