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部分 (第2/4页)

,但不可否认他的神奇与让人无法不服的智慧,那累累恶名之下是他的魄力和足智多谋,直到现在他们甚至不敢相信世界上还有这等的神人。

“诸位,如何,我们一起打下的大好山河。”杨存爽朗的一笑,手一挥大气的说:“这里的江山寸土,每一寸每一里都有你们的功勋,有我们战士的浴血奋战,有你们背后的运筹帷幄,可以说你们个个都是功不可没啊。”

“吾皇圣明!”所有人都激动万分,因为他们最期待的时刻来了。

十多个太监一字形站开,手上的托盘里都是刚拟出来的圣旨,林管身为国师站在了杨存的后边,微微的一点头为首的一人立刻将手上的圣旨一一宣读。

最前边的一道圣旨自然是歌颂苍穹赞扬新王朝的千秋百代,第二道圣旨则是要凸显新皇的孝道,杨存目前在世上最亲的人就是二叔了。如果不是他甘心将大权交给杨存,甘心放弃自己的野心,那这江山由谁来坐都说不定,所以这一道圣旨自然是属于杨二爷的。

这份殊荣是谁都不敢质疑的,能将海上帝国和兵强马壮的江苏军拱手让出,光是这份魄力就已经让人叹服了。

圣旨中杨二爷被奉为了至高无上的太上皇,虽是叔父但亦为父,这份孝意可感天动地,杨存对于二叔的敬意从这份圣旨上就不难看出。

紧接着就是册封津门名医之后高怜心为皇后,毕竟高怜心跟了自己最久,一起出生入死为了彼此可以连命都不要,杨存的崛起事实上少不了她一直以来的影响,她来母仪天下也是实至名归。

其他诸女亦一一的册封贵妃之位,说到底就是给自己的女人尊贵的名份。胜利者永远是光明而又磊落的,这次温凝若的名字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圣旨之上,没人敢在这时候去找新皇的不自在,即使知道内幕的也不敢放半个屁。

以礼之名冠冕堂皇的说三道四绝对是找死的行为,历史和道理大义一向都是属于胜利者的,当杨存君临天下之时就没任何所谓的离经叛道了,有的只是新皇的宽广胸怀和一言九鼎无人敢于忤逆的权威。

第一个小太监将册封全部念完后,一尊椅子摆在了杨存的身后,那是属于太上皇的椅子,不过现在的杨二爷已经如闲云野鹤只想着天伦弄孙连来上朝的兴趣都没有,现在这椅子是对他尊重的一个摆设而已。

群臣们无不是在那象征姓的拍了几下马屁,最是期待的第二个小太监上前一步,拿着最少数的圣旨扫了一眼群臣,大喝道:“杨举,杨横上前接旨!”

“臣在!”二公上前跪拜,因为始终觉得给他们加上字辈不太稳妥,所以杨二爷思前想后最后还是把他们的字辈给免了,这其中有何深意就不得而知了。

“封杨举为成王,为皇家宗室亲王,世袭罔替,统西南一地五万兵马,为朝廷世代镇守西南。”

“封杨横为啸国,为皇家宗室亲王,世袭罔替,统两广一地五万兵马,为朝廷世代镇守两广。”

“臣谢恩!”成啸二王恭谨的谢了恩,面色欣喜并无不满,尽管兵权被削减了不过他们早有心理准备,眼下是封王候之尊,此等荣耀能世袭下去他们已经满足了。

先封赏姓杨的倒是情理之中的,尽管这二位若没杨存的帮扶成不了气候,不过说到底人家是亲戚。再加上之前三公同仇敌忾不听镇王号令,后又有这二人毅然起兵支持杨存先与海上帝国对峙又起兵征战天下,成啸二公光是这份心意就足够有此殊荣了。

册封杨家世袭的二王以后,第三个太监上前一步:“师俊上前听封。”

“臣在!”师俊身为后来者显得很是谦虚,百年师家的家主这时也心悦诚服的给了杨存一个顶礼的膜拜,这份态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赞许的点了点头。

师家率先向定王发难,被逼急的定王也是红了眼,这一战下来师家也是死伤惨重。尽管最后和双极旗兵合一处成功的将定王围剿,但不可否认的是师家的每一仗都打得很是漂亮,不管是和定王的遭遇战还是后来的扫荡战,师家露出的底蕴和那用兵如神的手段确实是让人折服。

百年武家不只是锋芒毕露的杨家,还有这稳重的师家,论地位和功劳师俊先行受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师家乃是百年武家,为朕所敬重之铮铮铁骨,此次朕得天道聚人心位极九五师俊功不可没,特赐师俊为我朝第一异姓王,尊号毅王,为我中华镇守东北,韬光养晦待时机成熟时可为开疆裂土之先锋。”

“谢主隆恩!”师俊接过圣旨的时候满面的肃色。

因为他的兵权不削反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