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页)
75年,欧洲太空研究所和欧洲运载火箭开发署合并组建了欧洲航天局,主要进行空间技术研究,简称ESA。ESA最早由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瑞典和瑞士10个国家发起,后来爱尔兰、奥地利、挪威、芬兰和葡萄牙5也加入进来。另外,加拿大作为ESA的一个观察国进行合作。ESA的总部设在巴黎。ESA研发的太空实验室于1983年首次进入太空。ESA的主要营销公司是阿丽亚娜空间技术公司,其设计制造的阿丽亚娜号运载火箭于1983年首次发射成功。
从星球大战到“太空城市”
追根溯源,国际空间站实际上起源于美国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里根执政期间,提出发展星球大战计划,同苏联相抗争,作为配套设施,计划建设自由号空间站。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已不再对美国构成昔日那种威胁。布什执政期间,星球大战计划搁浅,自由号空间站计划也被压缩,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停止了自由号空间站的建设。
但是美国副总统戈尔却对建立空间站计划非常感兴趣。在戈尔的极力主张下,自由号空间站的计划设想从一国建造改为多国合作项目——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这是人类航天史上首次多国合作建造的最大空间站。国际空间站计划分3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已于1994年…1997年完成。这一期间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活动,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多次对接,将美、日、德、加等国的航天员送到和平号空间站上,训练他们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航天员在和平号开展大量空间科学实验,获得微重力、生命科学、地球资源探测和轨道交汇与对接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第二阶段是初期装配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把国际空间站的主体舱曙光号和连接舱发射到太空进行组装,空间站的核心部分服务舱将发射升空并同曙光号和团结号对接。这期间空间站将初具规模并可运载3人飞行。
在第三阶段,将把美国的居住舱、欧洲航天局和日本制造的实验舱送入太空,对接成功后将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最终建成,届时可以有7名航天员同时在太空工作。
国际空间站:太空建筑工人
巨大的摩天大楼,高大的起重机,工人们爬在架子上正在把一个个部件栓牢固定在一齐——这种场景几乎在任何一座城市你都可以看到,但是,如果它发生在高达402千米的太空中,你还能想像的出工人是如何来工作的吗?这里的建筑工人正是航天员,起重机就是新一代的太空机器人,而摩天大楼就是现在正在建造中的国际空间站。
随着454吨的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地球轨道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建筑工地。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建造着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舱外活动将会越来越频繁。他们的工具是一个缓慢移动的机器手臂,加拿大人研制的两个手指的机器“手”,甚至还有一个可以自由飞行的机器“眼”——它可以围绕着空间站飞行,用来检查空间站的建设工作。整个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人们计划发射40多次宇宙飞船或者航天飞机,将100多个不同的组件到空间站上组装起来。
国际空间站是如此复杂的一项工程,使得人们经常会遇到新的难题。工程师和航天员通过设计操作程序,准备合适工具和测试设备性能,人们的太空站安装建设的经验也逐渐丰富熟练起来。在整个空间站建造过程中,估计要大约进行160次左右的太空行走,工作时间要达到1000多个小时。
国际空间站:建成后的国际空间站
到2005年,建成后的国际空间站将是个“太空中的城市”,成为人类在太空中长期逗留的一个前哨。它包括6个实验舱和1个居住舱、3个节点舱以及平衡系统、供电系统、服务系统和运输系统,总重量达454吨。空间站主体结构长88米,首尾距离109米,高度44米,封闭容积相当于波音747飞机的内部空间,平均运行高度为350公里,轨道倾斜角度。因为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可以发射航天器到该轨道上,所以空间站能够随时获得补给。同时,该轨道提供了良好的观测视野,包括85%的地表覆盖,并飞过95%的人口地带。地面上的人可以用肉眼看到它。在夜空里,除月亮和金星外,第三颗最亮的“星星”就是国际空间站。
从外面看,它将主要由两大结构呈十字状搭在一起而形成。其中,纵向的主干主要是一些像积木一样拼接在一起的舱体,总长度约为80米。而由总共9根“横梁”连接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