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4页)

“我虽有心平治天下,但所作甚少,何德何能,受这等祥瑞?”苻坚说。

“陛下,您拨乱以来,攘外患,平内祸,现在秦国农桑发达,家给人足。道路修整,国富兵强。不仅海内邻国无一可比,上溯魏晋各朝,其实也已经超越。天降祥瑞,臣以为当之无愧。”吏部尚书权翼奏道。他是随着蜂拥入朝向天王道贺的朝臣们一道进入太极殿的。

“陛下主政,大力提倡儒教,兴办了各级学校。太子以下的各位公爷一律延请硕学名师执教,甚至在后宫也设立学官。最难得的是陛下每月都亲临太学考评师生教学成绩,彰显成绩优异的青年英俊。陛下您对教化的重视已经赶超周朝。和气致祥,招来神鸟凤凰十分自然。”王实再次陈述看法。

听权翼和王实陈奏,苻坚心情喜悦,两人陈述结束,苻坚就压抑着兴奋说道:“两位的话说过分了,我怎么比得上古人,只算追踪前贤稍有微劳罢!”接着,他高声对朝臣宣布:“国家发展,文教振兴,全靠大家竭心尽力。现在国力已有增强,所有官员进爵一级。同时,为了宣导和气,以应祥瑞,我赦免境内死罪以下的罪人,让他们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重做新人。”之后,他又命令内侍对报告凤凰在东门出现的献瑞者也给予嘉奖。

苻坚布置完毕,朝臣立刻山呼万岁,一位文士当场献诗:

凤凰于飞,其羽翼翼。圣明天子,万寿无极。四方太平,八面和气。

乐师赵整将献诗谱成歌曲,在廷上演奏,朝堂里一派欢乐。

就在这时,太史令王雕却像是心事重重,手捧奏章,出班上奏。苻坚将那奏章反复看过几遍,眉心的疙瘩越拧越大。他几次拿起笔来要做批示,却又将笔放了下来。他显然觉得那奏章难批。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六九 处死太史令

王雕的奏章是这么写的:

臣早在山中获得神谶,谶文说“古月之末乱中州,洪水大起健西流,唯有雄子定八州。”又说“当有草苻臣又土,灭东燕,破白虏,氐在中,华在表。”这谶文记录了秦代三祖和陛下的名讳,还表明陛下应当灭燕国,定八州。现在凤凰见于东门,正是天降的大祥瑞。陛下让朝臣进爵,赦免死罪以下罪人其实还不足以上符天心。除已经宣布的圣明决定外,尤其要将边境氐族迁来京城长安,三秦华族移居边境,来应这谶文。

奏章末尾,王雕特别加上“天下幸甚,社稷幸甚”的话,表示他的出发点完全是对天下对社稷的忠诚。

苻坚历来不怎么理睬谶语的事,他精读过《史记》、《汉书》这些经典史籍,从中了解到谶语的来历本就不正,大多由一些方士巫师或者别有用心的人编造。比如当年陈胜准备造反,就让吴广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王莽要篡汉,就让人造出“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石碑。他作过学校不准学谶的规定,说谶文含义模糊,会导致混乱,不合古圣贤之道。

但此时却觉得王雕奏章所引述的谶文似乎有可信内容,这使他不好一下子否定。为此,他特地在下朝以后,单独探访王猛,征询王猛的意见。

“景略,你看这份奏章该怎么处置?”苻坚指着王雕的奏章对王猛说。

“陛下,您是反对信谶的,这份奏章让您难以处置,是不是由于其中有‘灭东燕,破白虏’‘定八州’那些话?”王猛看过奏章后说。

“是这样的,景略,那是我的心愿。”

“陛下一定知道李斯谏阻秦始皇逐客臣的事,假若当初秦始皇逐走东方客臣,那么秦国决不能统一六国。现在,京城长安以及三秦各地华族与氐族相处融洽,同为陛下子民,陛下如果真的按那谶文所说,实施“氐在中,华在表”,突然将华族迁往边境,将外地氐族迁入长安,岂不造成这两个族群的隔阂,让华族对陛下离心,这比逐几个客臣的作法更坏,不是和陛下的心愿目标背道而驰么?请陛下三思。”

苻坚一改往日的冷静沉稳,不安地说:“所谓一叶障目不见舆薪,我险些被欲望蒙蔽住理智,连这么明显的道理都想不清了!”

“陛下,孔子说过:‘攻乎异端,斯害也已!’钻那些左道旁门的东西的确是一种祸害。王雕用邪说煽惑视听,几乎引诱陛下铸成大错,臣以为陛下应当杀掉此人,杜绝后患。”

“嗯…有道理。”苻坚缓缓地说。

不久,太史令王雕因妖言罪被判处死。

王雕在监狱里大呼冤枉:“我身为太史令,将谶语陈奏是我的责任,我有何罪?”

监狱周围不断有人围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