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 (第1/4页)

及对战略形势的误判,以为德国不会如此之快的进攻苏联。客观上造成军队对于苏德战争在心理和物质上的战争准备不足。以至于在现在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刻。还是未训令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

2。军力优势:

到现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国集中了武装力量总人数为700多万,装备有坦克及装甲车辆7600余辆、各种火炮5万余门、飞机7000余架、舰艇210多艘,编成350多个师。其中49个为装甲或摩托化师。

加之德国在白色方案、威塞演习、黄色方案、惩罚行动等历次战争中获得的宝贵战争经验,闪击战的运用已接近炉火纯青;部队人员素质极高、士气旺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而当时苏联总兵力也有500余万人,包括300多个师、7000多辆坦克、十万门火炮、近两万架飞机。但是,苏军部队编制人员不足、素质低下、装备缺少、武器落后,实际上战争准备并不充分。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的总兵力为170多个师约270万人、1800辆坦克、3。5万门火炮、1600架飞机,和德军进攻兵力比约为1:3,处于绝对劣势。而且,苏军战争思想较为落后,还未彻底跳出一战的阵地堑壕战的思维……

全世界都从德军闪击战的胜利,见识到现代化机械战争能在瞬间翻云覆雨、决定胜败的惊人威力,但还没有其他国家来得及把军队的建设、编制、装备、思想、战术、训练调整到适应现代战争的模式,如果遇到闪击进攻,便容易受到重大损失。

另外,苏联在30年代末的大清洗使苏军伤筋动骨:大批富有经验的高级将领、军队骨干被处决,替补军官普遍能力不够、经验缺乏,严重破坏了苏军战斗力。在苏芬战争中,苏联投入百万大军、付出重大牺牲才战胜国小军寡的芬兰,可见大清洗对于苏军的打击之沉重。

3。战略态势:

德国在对苏战争前已经组织了针对苏联的战略同盟,包括芬兰、匈牙利、西班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意大利、土耳其等国,这些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派出军队参与对苏作战。从北向南:芬兰、德国东普鲁士、原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领土上部署的军队形成对苏呈月牙形包围的态势。多路进攻部队实力强大、突击力量集中、均指向苏联要害部位:德挪威集团军进攻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意图切断苏联在战时仅有的北方补给港口;

芬兰卡累利阿集团军和东南集团军,配合德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试图夺回苏芬战争中失去的领土;德北方集团军群欲经过波罗的海三国,攻占苏联十月革命的圣地:列宁格勒;德中央集团军群沿着明斯克、斯摩梭斯克、莫斯科的攻击轴线前进,目标直指苏联心脏;德中央集团军群向基辅突击,兼有夺取乌克兰境内丰富的粮食、石油、煤等战略资源的任务。

罗马尼亚第3、4集团军协同德南方集团军群进入乌克兰,欲报苏联强迫割让土地的一箭之仇。与德国相反,苏联却在国际上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同时也断绝了与英法等国联手的希望;进攻芬兰的后果是苏联被驱逐出国际联盟;与德国瓜分波兰、逼迫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苏维埃联盟、发出最后通牒迫使罗马尼亚交出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等行动更加使苏联在世界上声名狼藉,制造了很多强仇大敌。

另外,苏军在西部边境部署的军队过于靠前,缺乏足够的纵深。一旦防线被德军迅速突破,很容易被分割包围。历史上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军整军整师成建制的被包围歼灭,损失部队人数竟高达百万计。(未完待续……)

ps:求保底月票,兄弟们继续给力,有最佳免费作品票票的兄弟也投来吧!

幻清投了1票

你的骑士大人投了1票

雷电之翼打赏了100起点币

双卷大帝打赏了100起点币

无声的雨夜打赏了588起点币R1292

第365章 前车之鉴(上)

【求月票,保底月票还没有投的兄弟,投来吧!】

李默综合以上因素,德军确实有足够的能力歼灭苏军绝大多数武装部队,占领北中南三个战略城市,推进到乌拉尔山脉一线,完成“巴巴罗萨计划”制定的目标。。。只要德军占领苏联的欧洲精华部分,控制住重要城市、掌握住交通枢纽、开发战略资源,届时仅仅需要较小规模的武装力量,就能够从容应对苏联亚洲部分的反击。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