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 (第1/4页)
天子责我办事不力,要我整改,我就借机把触角伸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你允准我实力大增,你不允准,你就是自己扇自己大嘴巴,将来也别怪我办事无力。
经过数日无休无眠的讨论,一份凝结着两军走向巅峰的希望摆在了二人面前。新规划的最大亮点是将两军的活动范围扩展至大唐所有三百军州,破除了两军按区域划分活动范围,按事权划分权责的旧有桎梏。
两军按道分设派出机构,称之为分台,协调管内行动步调。在力量配置上,左军侧重于沿边和军事重镇布局,右军侧重于腹心地区和内陆财赋重地布局。
此外,左军在各重要城市设营驻军,代表朝廷监临地方,维护朝廷法统,就近打击境外势力的渗透,同时充当右军执行任务的有力依托。而右军的活动以不公开为主。
新规划以两军名义上呈天子御览,却如泥牛入海一去不返。
在等待消息的这段时间里,淮西的事态又有了新的变化,如李茂当初所料,吴少诚的结拜兄弟吴少阳杀吴少诚之子自立为节度留后。
朝议讨伐淮西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主张派以翰林学士李吉甫、裴垍等为首,而一向主张对藩镇强硬的宰相武元衡这次却态度模糊。
这日芩娘做寿,同坊的苏樱夫妇携礼过府为贺。苏樱原先和小茹相熟,常来常往,小茹走后,沉寂了一段时间没过来,年前过来拜年,和芩娘一见如故,迅速熟识起来,此后芩娘代替了小茹,成了她来孤山侯府的正当理由。
但携丈夫张丕来孤山侯府,印象中还是第一次。李茂得到芩娘的报信,便从大营赶了回来,张丕此来果然是带着任务来的,武元衡心里是主张讨伐淮西的,但对淮西的情形不十分熟悉,他是个稳重的人,又是位高权重之人,自不能像年轻的郎官,不负实际责任的翰林们那要红口白牙,说讨伐就讨伐。
武元衡希望李茂能给他提供一些额外的参考。所谓的额外的参考就是从他所掌握的系统得不到的情况报告。
李茂想拿淮西破题扩展两军势力,自然是做足了功课,他提供的东西详实、丰富、均衡,张丕大喜过望,半途便告辞而去,走的匆急,连妻子苏樱都没顾上。
李茂提供的情报让武元衡眼前一亮,由此坚定了他的信念,再见李纯时他便力主对淮西用兵,坚决打掉吴少阳的嚣张气焰。
李纯从内心里是渴望打这一仗的,平定夏绥、西川、镇海让他尝到了太多的甜头,若能收复淮西则无疑让他憧憬的中兴大业又前进了一大步。但李纯还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的理智也能完全压制住内心的自大狂妄。
淮西毕竟不是西川、夏绥和镇海,李希烈、吴少诚经营此地数十年,根深蒂固,淮西的百姓几十年只知有军府不知有朝廷,想收复淮西谈何容易。
而且更重要的是,朝廷在淮西没有得力的耳目,无法做到像西川那样料敌于千里之外。挑战这样一个强大对手,对新朝来说,无疑是次巨大的挑战。
这次君臣独对的下半场转移到了殿外果木园,君臣两个人面对面说了什么话,谁也不知道,李纯应该没有当面答复武元衡,因为武元衡出宫后绝口不提淮西之事。
此后过了三天,李纯忽然同时召见了李茂和林英,先是个别面授机宜,又将二人叫在一起,同意两军将触角伸向大唐全境所有军州,明确划分了两军的权责。事后,李茂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想要的天子剑——一口刻着他名字的内军器坊制作的战刀。
但当他喜气洋洋地回到左军大营时,却发现获得这柄战刀是有代价的,李纯在赐他战刀的同时,给他派了位监军使——左龙骧军辟仗使。
这位叫张容芳的辟仗使从一开始就跟李茂干上了,处处挑刺,时时找李茂的麻烦,本人又是个油盐不进、作风极其正派的“清官”,令李茂苦闷不已。
因为左军的职责有了新的变化,有些事必须李茂亲自去做,一日李茂离京七日后回城,得知张敬久把张容芳给“办”了。李茂大惊忙驱马去安善坊找张敬久。
张敬久尚不知自己闯了大祸,反而兴高采烈地向李茂表功说:“这阉贼竟然与吐蕃人有勾结,他把利用职务之便掌握的机密情报透露给一个叫麦农成的人,这个麦农成正是那错牙的部下!”那错牙是活跃在长安、洛阳两地的一个十分有名的吐蕃情报头子,左右两军一直想抓他却始终无处着手。
张敬久出示了两份口供,一份是张容芳的,一份是麦农成的。两份口供相互印证,丝丝入扣,李茂据此判断张容芳的确有吃里扒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