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泉眼开了,泉水汨汨地直往上翻花,那水又清又凉,又甜又香,真跟琼浆玉液一般。
小屈原和姐姐正要向老爷爷道谢呢,可山神爷爷唿地一声,便驾着青云,往三星高照的空中飞去了。
乡亲们闻讯赶来,纷纷向屈原姐弟俩祝贺。石匠把龙骨石凿成半月扇面,镶作井沿。小孩子们从向王寨山采来芝兰,小伙子们从北风垭(方言,两山之间的狭窄地方)移来常青柞树,栽在井边,这眼照面井,就这样嵌在屈乡,照着香炉坪的天,照着香炉坪的山。
从第二天起中,小屈原每天清早就来到井边,用清清的泉水冲洗散开的长发,濯洗鲜红的帽缨。长发、帽缨浸在水里,泉水就打起漩涡,跳起来为他洗脸。每次梳洗完毕,他就对着明亮的井水,察看自己心地里有没有私心邪念,行为上有什么不够检点,省察自己对楚国忠不忠,对百姓爱不爱,从此,这照面井就象一面明镜,朝朝暮暮照着他那幼小的心灵,把心儿照得鲜红透亮,跟珍珠水晶一般。
这井水也怪,好人喝它,清爽津甜,不生疔疮;坏人喝它,五内俱焚,腹如刀绞。好人愈照愈美,坏人愈照愈丑,最后现出丑恶的原型。有一回,从郢都(当时楚国的京城,在今湖北省江陵一带。)有一回,来了一帮贪官,游山逛景,逛到香炉坪,听说三星岩有一眼宝井,一个个跑来盗宝。他们趴到井边朝水里一望,井底立刻现出一群牛头马面、白粉骷髅,一个个吓得口白沫,眼珠子直翻,抬回去,都病得掉光了头发、脱了层皮。所以古人留下有“照面井寒奸侫胆”的诗句。
千百年来,屈乡的人民出坡下田,收工路过,都要绕到井边照一照,洗净眼里的灰尘,涤去脸上的脏污。在明月当空之夜,姑娘们常常相约,来到井边对月绣花。有时失手,花针落地,不用费神,借着井里的月光,很快就可以拣起来再绣。所说在这里绣出来的花卉,格外鲜,格外美,蝴蝶飞来也不愿离开。老人们还说;当三星高照的时候,你伏在井台边等巧了,兴许还能从井底看到屈大夫那忧国忧民的容颜哩!
啸海 符号 搜集整理
“我哥回”
秭归县的苍山翠林中,西陵峡的云崖雾岭间,有一种嘴巴殷红、羽毛金绿的鸟儿,一到五月端阳节,就跳上枝头,从黎明到黄昏不停地叫唤:“我哥回!我哥回!……”
人们说:“我哥回”这种鸟雀儿,就是屈原的堂妹么姑变的。
相传,屈原有一个叔伯妹妹叫屈么姑。这个姑娘,是喝三峡水长大的贫苦渔家女,风姿俊俏,心灵手巧,性格刚强。村里人都晓得,么姑飞针会绣花,飞叉能刺鱼,爬岩会砍柴,扒壁能采药。那清脆悦耳的山歌, 唱过一坡又一坡,直唱得林中百鸟来应合。她曾驾着渔船,荡着双桨,迎着西陵峡里的风浪,送屈原四处走访;他曾陪送屈原,翻过一架又一架陡峭的山峰,穿过一片又一片翠绿的柑桔林,听民歌,采楚风(即采录楚国的民歌),帮助屈原在故乡桔林里写下了《桔颂》诗篇。有一回,屈原从郢都回到家乡,擂鼓募兵,抗击入侵的秦国军队。屈么姑听到这震动山河的擂鼓声,马上带领峡江上的渔民船夫,最先打起抗秦保楚的旗帜,向屈原请战。这阵势,威震归州(即今秭归县)内外,叫秦兵闻风丧胆……。就这样,屈原无论是在青少年时代,还是入朝做官以后,都把屈么姑看作是自己的亲妹妹,情同手足,骨肉难分。
万万没有想到呵,就在顷襄王二十一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屈么姑正在撒网打鱼,忽见云中飘下一条带子。她站在船头,接起一看,心里一怔,这不就是屈原哥的腰带吗!
她立刻跳下船头,打起飞步,爬上九畹溪旁的仙女峰,遥望东南方,眼含泪水,默默念着:“屈原哥哥!你该没有出什么凶险事吧!你千万不能离开我们呵!快回来吧!归州的百姓想念着你,你的么妹想念着你呀!”
这时,屈么姑一边默念着,一边抚摸着屈原的腰带,心如针扎,难过极了。她茶不饮,饭不吃,久久地坐在仙女峰顶,遥望东南方,声声呼唤:“我哥──快回哟!我哥──快回哟!”直唤得草木低头,白云滴泪,山风呜咽,猿鸟吞声,连仙女峰千年松也躲在云雾里偷偷地擦泪。
第七天早晨,屈么姑又爬上仙女峰,拨开云雾,强撑着起哭肿的眼皮,向东南方的峡江望去,只见一条金光四射的大神鱼,驮着屈原的尸首,飞滩逐浪,向归州游来了。屈么姑看见屈原哥尸首,象晴天一声霹雷在脑门上炸开。她心碎了,肝胆要炸裂了,一边呼天抢地痛哭,一边向山下河边飞跑。跑呀跑呀,石尖划破了双脚,她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