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4页)

军人虽然靠打仗升官发财和获取好处,但是战争毕竟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不可挽回的痛苦和灾难。陈诚是劳动人民的儿子,或者说我们今天仍然有案可查的民国高级将领,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并非官僚子弟而是劳动人民的后代,他们在那个军阀混战群雄并起的年代里,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奋斗,经过浴血奋战才有了后来的高官厚禄。当官并不一定忘本,即使他们的后代有很大可能蜕变为腐败堕落的八旗子弟,但是至少对陈诚本人来说,他的情感世界始终无法背叛对浙东青田那片乡土的血肉感情。陈诚出身在青田乡下一个自食其力的农村知识分子家庭,他的少年生活同那些世代务农的平凡的庄稼人没有什么两样;边读乡村私塾,边帮助家里干农活儿,因此这位未来的陆军上将的童年记忆总是同上山砍柴,下地劳动,放牛吃草,以及与同伴在河水里嬉戏的欢乐时光联系在一起的。少年陈诚的生活中也经历过贫困、饥谨和失学的磨难,他的父辈远非官僚贵族富裕人家,因此他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归根到底是属于劳动阶级的,同土地和劳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天然联系,即使我们将这种联系称之为〃阶级烙印〃也未尝不可。其实物质生活并不能分割个人对民众的感情,因为无论贵族还是平民不是都有可能产生暴君或者刽子手,反之哺育伟大的民主战士或者人道主义者吗?……八月二十三日,陈诚总司令奉命率领大军开进淞沪前线,在从南京抵达上海的并不漫长的行程中,他的车队曾经多次因难民壅塞而受阻,又数次下车步行以躲避日机空袭。曾经有一枚炸弹落在车队里,造成数人牺牲多人受伤,但是总司令安然无恙。后来还是一队骑兵赶来解救了总司令,他们离开大路驰马直奔上海前线。

当日晚,武装马队风驰电掣毫不停留地穿过繁华的上海市区。陈诚的副官面对一大群前来欢迎的当地军政官员宣布道:〃……总司令有命,前敌指挥部设在嘉定县城,今晚召开首次作战联席会议……请各位立即前往出席,不得有误!〃二十三日夜,中国军第九十八师、十一师得到增援,向宝山方向日军发起反攻,收复战略要地罗店,毙伤日军千余名。

第二十四五两日,我第十五集团军主力赶到,向登陆日军发动全面反攻。与此同时,右翼张发奎部也向川沙和浦东人侵之故大举反击。

日军增援部队两个精锐师团和一支包括三艘航空母舰在内的庞大舰队全部开到,中国军队仍以压倒优势将登陆日军赶向海边。日军凭借舰炮火力和空中优势坚守滩头阵地,双方相持不下。

中日战事再趋白热化。

第九章 〃三个月灭亡中国!〃

旗舰〃出云号〃远远泊在长江口外。

松井石根大将举起望远镜,面无表情地站在甲板上了望。参谋副官报告,中国军队又在发动进攻。望远镜里只看见陆地上浓烟滚滚,无数炮弹爆炸的烟柱好像乌云遮盖了河流村庄。空中有成群结队的日本飞机呼啸着掠过滩头阵地,然后不断向进攻者俯冲投弹,轰炸扫射。军舰上的大炮也开始猛烈射击,巨大的船体在江水里不停摇晃,总司令看见炮弹在敌人的攻势前面竖起一道道死亡的钢铁火墙。松井沉重地放下望远镜。中国人战斗决心之大,进攻之坚攻势之凶猛完全出乎日本指挥官的预料。

八月二十三日,日军主力陆续登陆,战斗沿宝山、嘉定和浦东川沙县十几公里宽阔的江岸线展开,进攻一度顺利,日军先头部队向市区纵深快速推进达二十公里。但是中国军队很快便组织起强大反击,许多地方短兵相接,日军立足未稳伤亡惨重,只好重新退回滩头阵地。根据获悉的情报,南京政府已经紧急调遣中央军精锐陈诚第十五集团军增援上海,另有两个集团军也由安徽、湖南、广西等地向上海进发。这就是说,南京政府决心不放弃上海。从眼前战况看,日军处在被压制的不利地位,其优势火力和机械化装备无法展开,如果中国大军全部开到,他的两个登陆师团将被困在狭长的江边地带,陷人更加困难和被动的境地。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帝国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海军中将也放下望远镜,做了一个不无遗憾的手势,提醒陆军大将:〃总司令阁下,对目前陆军的战况和处境,海军除予以强大炮火支持外,只能深表理解……本舰队已经接到海军部命令,从今日晚七时起,除部分舰只继续留在上海作战,各分舰队都将开往中国南方和北方水域,执行全面封锁中国海岸线和击毁其海上目标的光荣任务。〃松井的目光在海军中将的脸上停留了几秒钟,然后不动声色地点点头: 〃知道了阁下,对于海军的的一惯支持和合作,陆军深表感谢。〃

〃……本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