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部分 (第3/4页)

了气:“那龙拐还说秦始皇陵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盗掘的帝王陵墓?”

龙运鹏敲着桌子道:“我这里也有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确实没有被盗过。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秦始皇陵到底在哪里?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公里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秦始皇陵的总体布局是: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好似浑然一体,其景色之美,环境之秀,堪称一绝!其陵墓规模十分宏大,气势十分雄伟。陵园的总面积为五十六点二五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来高约经过两千多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外城周长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龙拐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陵园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外城垣周长陵区内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形成了三极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现在的高度为87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陵园的南部还有一个土冢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外城周长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人员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你这家伙,记性倒好,不过现在不是叫你背资料呢,你快说点有实际意义的吧,你拿什么证明秦陵没有被盗?”朱凤练不耐烦地叫道。

“我从来没有说过秦陵没有被盗,我只是说秦陵的地宫没有被盗过。”

“证据呢?”众人一齐叫道。

衡其也急于想要知道答案。

“要想知道答案,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秦陵的地宫到底在哪里。”龙拐又卖起了关子。

朱凤练道:“秦汉的帝王墓都是封土墓。所谓封土墓,就是先挖好墓穴,也就是地宫,放进棺椁,再进行封土掩埋;这和唐代以后的墓葬是大不相同的,唐代以后的墓葬皆是葬在大山的肚子里,地宫也就在山腹深处。这种墓葬的好处就是比较难以打开。而封土墓,只要挖掉上面掩盖的土层就可以了。据考古人员探测,秦始皇的地宫就在封土之下……”

“错!”龙运鹏立刻打断了朱凤练的话。

朱凤练吃了一惊道:“为什么错?”

“因为据考证,秦始皇的地宫并不在封土之下。”

“哦?这是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说就让秦陵地宫的位置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因此民间就流传说秦陵地宫并不在封土堆下,而在和封土堆相隔有数里之遥的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则有一条地下通道相连,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不过,考古学家根据这个传说曾作过很多考察,但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传说中的地下通道。”

“民间传说怎么能当真呢?当今的考古人员用高光谱遥感探测已经证实秦陵地宫就在封土堆下,而不是什么又‘旁行三百丈’,甚至到了骊山里。既然地宫就在封土之下,那么毫无疑义,在那几次有名的大盗掘中,秦陵地宫已经被盗了。那里面已经不是一个密闭空间,也就没有什么‘生物磁场稳定素’了。”朱凤练再次反驳道。

龙、朱两人的唇枪舌剑使得衡其听得一会儿脸红、一会儿脸白,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焦虑。当下他不由重重地嚷了一声道:“你们两个的话我到底该相信谁的?”

“听我的!”龙运鹏掷地有声道。

“你的意思是,秦陵地宫没有被盗,可是证据呢?证据呢?”衡其激动地将肥大的手掌伸到了龙运鹏面前使劲挥舞着。

“别激动、别激动。”农民、老神等人连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