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钦獍锝跻挛赖娜巳系萌词橇跚ЩА�

皇上的手谕,刘应坤当然没有,因为扩编东厂一事是由魏忠贤决定的,根本没有报请皇上同意过。既然皇上不知道这事,他如何来的手谕?不过他是尚宝监的掌印,管着圣旨和玉玺,拟一张圣旨倒不是难事,但难的却是这刘仕不比那杨如龙,此人极难对付,而且后台极硬,其兄刘侨便是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使。

一个北镇抚司指挥使已经够棘手了,再加上东厂之中有一大半番子都是从锦衣卫调来的,这些人又有大半是从北镇抚司调来,而刘侨与刘仕经营北镇抚司十多年,早就根深蒂固,如果真动了刘仕,怕这些锦衣卫番子们能够当场哗变。

有这层厉害关系在,刘应坤自然不认为凭一张假圣旨就能当着这么多锦衣卫番子的面把刘仕也给解决掉。不过此人胆敢与咱家做对,咱家可不能容他活着!

刘应坤凶光一闪,已生杀意,但他掩饰得极好,在众人的注视下突然干笑一声:“今天太有意思了,前面一个杨如龙跟咱家要圣旨,现在刘千户也要跟咱家要圣旨,莫不成没有圣旨,咱家这些公公们就什么事也不能办了吗?”

刘仕身后几个百户听了刘应坤这话,不由脸色一变,有两人更是把手按在了刀柄之上,后面的司房番子们也一个个紧张起来。

刘仕却是神色不动,沉声说道:“公公不要误会,下官没别的意思,只是这扩编一事非同小可,下官身为东厂掌刑千户,自当要问得清楚些。”

“问得清楚些?”

刘应坤点了点头,脸色显得很是温和,负手转过身去向椅子上走去,“若是没有皇上的手谕,是不是刘千户就要带着你的人反对咱家了?”

“没有皇上的手谕,恕下官很难从命!”刘仕回答得很是硬气,一点通融余地也没有。

“如果这是九千岁他老人家的意思,你是不是也不从命?”说话的是四档头李朝钦,到目前为止,这是他第一次开口。声音不尖也不厚,平淡得很,没有什么特别。

刘仕看了一眼已经站起来的李朝钦,暗做戒备,丝毫不退让,坚持说道:“下官只认圣谕!”

“是吗?”

李朝钦缓缓的向刘仕走去,每走一步都让堂内的番子们提一次心,刘仕的脸颊微微动了动,并没有怯意,李朝钦的身手虽快,但他自信,对方不可能杀得了他。

呼、呼、呼。。。

堂内静得让人恐惧,袁大海在后面都能听到前面的人发出的沉重呼吸声。

包括袁大海在内的所有番子都在想李朝钦肯定要出手对付刘仕,就连刘仕自己都这般想,但让人意外的是,李朝钦却是在距离刘仕还有数尺的距离停了下来,嘴角一翘,问了一句:“东林党给了你什么好处?”

……………

岳母这几天需要开刀,现在医院观察,确定手术日期,骨头身为女婿,不可能不去照顾,所以这几天的更新有点少,请大家见谅。

第三十九章 利益瓜葛

“下官心中只有皇上,没有什么党不党的,李公公莫要以为这世上人都和东林党人有什么瓜葛,下官对内廷众位公公们可是一向敬仰得很,不然下官也不会被派到东厂来了!”

刘仕不软不硬的顶了李朝钦一句,他今天是铁了心要与这两位大档头抗衡到底了。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刘仕此举也不是突然失心疯,而是利益所致。

众所周知,东厂自开办以来,厂中所选番子便大半从锦衣卫抽调,即使当年宪宗皇帝不信任东厂,转而让汪直开办西厂,所拨给的番子同样也是来自于锦衣卫,正德年间的内行厂则干脆是从东厂中再抽人出来。因此,二百年来,锦衣卫便成了东厂番子的最主要来源。而开办东厂的目的却是为了侦缉百官不法之事,充为皇帝耳目,并加以监视锦衣亲军,那短暂的西厂、内行厂则直接连东西厂一块监督了。由此带来一个尴尬而又矛盾的问题,那就是东厂身负监视锦衣卫的任务,而承担这一任务的番子却大多来源于锦衣卫,这无疑就是矛和盾的故事了。

好在两百年来,对于这一奇怪的安排,厂卫之间倒也没有什么不协调,大家相安无事。唯一的例外就是汪直厂公在提督西厂时,发现并重视了手下成份的问题,因此大胆的启用大批民间人士,诸如市井泼皮、江湖中人、各部小吏、走街小贩等等。总之,汪厂公一刀下去,彻底净化了西厂番子的成份,将原先皇帝拨过来的锦衣亲军赶走了大批,由此真正开始了西厂独立于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