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4部分 (第1/4页)

埽��飧鲎饔檬欠浅O灾�模∫簿褪窃谖好魈沃�蟮哪切┚�赂母镎撸�抟徊皇窃谕晟扑�蹦曛贫┑恼馓拙�赂母锛苹���皇侵匦陆�⒁桓鲂碌南低场=鼋龃诱庖坏闵侠此担�好魈味际切戮�轮贫鹊牡旎�撸�

当时,中国的改革重点是政治改革,如果从关系上来讲,军事改革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而且是为政治改革服务的,军事改革的成功是,政治改革的动力,同时也是政治改革成功的保证!也就是说,军事改革本身是政治改革的一个子系统,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政治改革本身,才是真正决定中国未来的!

政治改革比军事改革难上百倍,而且遇到的阻力也更大,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就是修改宪法这一点!改革派与反对改革的一派都认识到,宪法是双方争夺的最为重要的阵地,谁丢掉了这块制高点,那么谁就将被打败!因此,在修改宪法的战斗中倒下的政客也是最多的!虽然,这个战场上看不到硝烟,但是这里的血腥味一点都不比真正的战场差。就如同柯敏明所说的一样,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战场,一个更残酷的战场,只不过,在这里战斗的不是士兵,而是政客,使用的也不是杀人武器,而是权谋!

最初,在柯敏明改组政府的时候,那些辞职的官员还可以说是政见不同,而且不赞同用这么激进的方式来改变中国的政治形式。毕竟,这些政府官员在整个战争期间,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都没有动摇过,而且都经历了李进东一案的风波,在政治立场上是没有问题的,而且都对柯敏明忠心耿耿,但是在这场宪法革命中,被打倒的就不是这样的人了。从根本上来讲,这些人就是柯敏明的对手,是他在政治上的敌人!

在战争期间,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战争获得胜利,同时将国家的战争潜力完全发挥出来,不管是国家的经济,还是政治,其实都处于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状态之中。经济方面的就不多说了,就政治方面的情况来看,在战争期间,国家的大权全都集中在柯敏明的手里,由战时政府来统一管理与使用国家力量,而不存在任何民主的基础。不仅仅中国是这样的,可以说任何一个参战的国家都是这个样子,美国这个标榜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也不例外!而且,这是为了满足战争需要的唯一办法,在战争中,是没有任何民主可讲的!但是,战争结束之后,战时政治体制是行不通的,就必须要回到常规状态上来。而这时候,柯敏明就不再是国家的唯一住宅者了!

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柯敏明为什么要在战争结束之前将重点转移到国内建设上来,因为他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认识到,战后的政治改革是无法避免的,而为了能够更有效的,更顺利的推行他的政治改革,趁着战争还没有结束,先打下改革的基础。这正好利用了他当时手上的权力!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做法本身是不合法的,而且是不合理的。但是,柯敏明正是通过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多时间内做的准备工作,最终才让他的改革行动能够在战后取得成功。反过来看,如果在战争最后的那一年多时间里,柯敏明没有做好改革的准备工作的话,恐怕就算他再担任一界国家元首,也不可能将他的改革方案推向成功了!

当时,韩誉就是在这一年多时间里确立自己的地位的。同时,政府也是在这战争结束前的一年多时间内更换了大批的官员,为柯敏明建立起了改革的基础。可以想象,如果柯敏明的改革计划连政府官员都不给予支持的话,那他的改革会获得成功吗?

很少有人将柯敏明的政治改革与他在战争结束之前的那些政府变动的事情联系到一起,这是个极大的错误,这两件事情基本上是不能分开看的,这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是先后关系!当然,如果认识到这一点的话,也就应该明白柯敏明进行政治改革的动机与决心了!李进东案件对柯敏明的触动很大,这是他推行政治改革的直接原因,而正是李进东案件的巨大危害性,让柯敏明在政治改革方面表现得异常的坚决,甚至可以说到了一种近似于无情的地步了!

政治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改组政府,为此柯敏明损失了十多名重要的部长级官员,另外还有好几个地方省长一级的官员倒台,如果算上在韩誉上台之后完蛋的那些官员的话,可以说,在这里“牺牲”掉的官员数量是最多的,而且全都是省部级的高官!

当时,柯敏明一提出政治改革之后,就有三名部长宣布辞职,而这都是很重要的部门,包括教育,农林以及外交。而柯敏明一点都没有手软,同时也没有被吓倒,他批准了这些人的辞职申请,然后要么重新安排新的官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