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部分 (第1/4页)

第5集团军在收到命令两天之后就赶了上来,此时第5集团军也基本上换成了雪原作战服装,但是现在他们又必须得换会来,换成城市作战迷彩服,而且是专门为俄罗斯的城市设计的城市作战迷彩服!

而趁着部队换装的时间,在第5集团军到来之后,魏明涛立即召集两个集团军的主要指挥官召开了一次会议。

“这是我们在俄罗斯战场上的第一次城市攻坚战,难度有多大,相信各位都很清楚。我不隐瞒事实,现在在基辅市区内的俄军大概是21万,而在城市巷战中,我们拥有的技术装备带来的优势并不明显,也就是说,我们只能用15万人去打对方21万人!”魏明涛看了一眼这些军队中的骨干人员,“大家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而在今后的战斗中,我们肯定还会遇到比这更艰难的战斗,所以,我们不但要打好这一仗,而且还要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战斗做好准备!”

军官们的表情都很严肃,就连为会议提供服务的参谋人员也是紧绷着一张脸。说白了,中国军队从上到下,其实都没有多少城市攻坚战的经验。以往,不管是在哪个战场上,中国军队都在尽量回避着巷战,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中国军队的威力,同时减少部队的伤亡!按照当时统计的结果,在俄罗斯战场上,到进攻基辅之前,中国阵亡官兵2。1万余人,伤28万余人。可以说,这个伤亡是非常小的,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军队确实在技术与战术上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中国军队尽量的回避了城市战带来的伤亡。这点从后面的战斗中的伤亡对比就可以看出来。在第二年,中国军队攻占莫斯科之前,因为俄军全面采取了城市防御战,尽量拖住中国军队打巷战,所以这一阶段中国军队阵亡官兵达到了5。9万人,伤75。2万人!而这一时期中国军队进攻的路程竟然还不到前一阶段作战行动的一半,却多付出了一倍多的阵亡官兵,伤亡官兵的数量增加了近2倍!

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对比数字,可以说,在巷战中,拥有信息与火力优势的一方其实占的便宜并不大,反而,采用高密度防御的一方却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加上俄军对防御城市地形更为熟悉,而居民也是站在防御一方的,所以进攻打起来就相当艰难了。现在,魏明涛不得不带头啃这块骨头了,这不仅仅是为第3集团军总结城市战经验,也更是为别的所有参战部队提供摸索城市战的战术!

当任务分配下来的时候,各旅营的指挥官都感到这次作战的任务负担很沉重,他们不但要消灭比自己多得多的敌人,要在俄罗斯军人更熟悉的环境下作战,同时还要抢时间。最新的气象预报已经把魏明涛他们推到了危险的境地上,寒流正在侵袭俄罗斯大地,如果不能在一个月之内结束战斗的话,那么基辅地区降低到零下30度的气温将成为中国军队的最大杀手!因此,现在没人敢采用拖延的战术了,必须要尽一切的努力在一个月之内拿下基辅!

为了尽量把部队更多的投入到战斗中去,加快进攻的速度,魏明涛几乎是照搬了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攻城战术,即将基辅市区划成大大小小数十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营负责主攻,另外一个营负责支援。而且进攻是交替进行的,并且利用了40军与42军的低空突击能力,展开立体进攻。

为了阻隔俄军在市区内调动兵力,炮兵与空军就显得非常的关键了。在正式的攻城战开始之前,炮兵与空军向市区内发射了大量的传感器弹药,并且布设了大量的地雷。这些传感器弹药足以威胁到暴露的俄军,让俄罗斯军队仅仅能够依靠城市内的地下交通设施机动。随即,空军重点轰炸了市区内的地下设施,包括地下建筑,地铁等等。而为了加强攻击效果,在轰炸种甚至使用了智能弹药,这些炸弹在被投掷到地下目标之内后,不会立即引爆,而会根据周围的情况,判断是否有俄军有生目标出现,然后再引爆!

攻城战前的准备工作足足持续了3天的时间,空军与远程炮兵尽自己的所能,为进攻部队扫清障碍,好让攻城战打得更顺利一点,但是毫无疑问的,提前火力准备的效果并没有野战时好,因为大部分俄军都隐蔽了起来,而且又要避免太大的平民伤亡,所以炮击与轰炸的效果都不怎么样。

火力准备结束之后,20军首先发动了进攻,在攻占基辅的任务中,20军负责城市边缘的几十个片区,而42军则作为20军的预备队,如果20军能够顺利攻占城市边缘地区的话,那么42军将继续进攻,转为由20军充当预备队。很快,40军也投入了战斗,而40军的任务是机降到城市中心,对重要的设施进行占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