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部分 (第1/4页)

,搞了一艘轻型航母出来。

当然,日本的超级航母,完全可以说成是“超级制海舰”。制海舰与航母的最大区别就是用途上的区别,制海舰只负责为舰队提供防空掩护,以及对海打击任务,其对地打击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而日本的超级航母基本上也就是这个作用!日本海军航空兵一个战术战斗机大队(也就是一艘航母的航空部队)一般配备了48架制空战斗机,执行攻击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只有24架,而且这24架战斗机都能够进行空战。可以说,这完全就是为了夺取战场制空权而成立的,在很大的程度上,其攻击能力严重欠缺!当然,日本这么发展海军,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

首先是日本海军认识到与中国海军的巨大差距,特别是在海军支援基地上的差距。中国基本上控制了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岛屿,能够在这些岛屿上修建数量众多的空军基地,以此支援海军作战。而且,中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有着非常强大的打击能力。换句话说,日本海军要是挑战中国海军的话,还得连带着挑战中国空军,那么承受的空中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没有强大的舰队防空能力,恐怕还没有等他们找到中国舰队决战,就被中国空军的导弹送下大海了!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当初日本在发展海军时,也曾经考虑发展攻击型航母,但是最终这个方案被否决了,因为日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登上亚洲大陆,那么对地打击只能说是一种浪费。而增强航母的防空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日本航母不但携带的战斗机数量有限,而且还携带有远程防空导弹,并且有一套不亚于导弹防空巡洋舰的防空系统,其发展思路与前苏联海军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另外,就是日本海军寄以厚望的战列舰了。

在中日海军的上次大决战之后,日本人清楚的认识到了战列舰的强大打击能力,所以,日本是跟随中国之后,第二个发展战列舰的国家,而且起点非常高。当然,也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导致日本在发展战列舰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早在2025年,日本就制订了战列舰发展计划,要求在2035年之前,至少建造四艘战列舰,以抵消中国战列舰带来的威胁!而且,日本海军的胃口很大,在制订技术指标的时候,要求战列舰的性能完全超越“太湖”级,形成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当然,从当时日本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计划的起点确实太高了一点,直到2030年,设计方案都还没有得到通过。最终,而且当时日本海军造船厂正忙于建造航母以及航母舰队的护航战舰,所以建造战列舰的事情一直耽搁到了2031年,最终日本海军降低了性能要求,于2031年开工建造第一艘“大和”号战列舰,并且在2037年,完成了4艘排水量达到了5。5万吨的大和级战列舰。并且于同年完成了新一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

日本的后四艘战列舰为“武藏”级。在总结了建造“大和”级战列舰的经验教训之后,日本新建造的这四艘战列舰的性能出现了飞跃。四艘“武藏”级战列舰都采用聚变反应堆作为主动力,提供的55兆瓦功率能够使战列舰达到了45节的速度,一个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速度,因为“武藏”级战列舰的排水量为7。5万吨,几乎赶上了一艘大型航母的排水量了!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少见,中国的“黑龙江”级战列舰在换装上了聚变反应堆之后,速度也达到了50节左右,一个“快速”海军的时代开始到来了。当然,日本人在这级战列舰上使用聚变反应堆存在着设计上的缺陷,所以只装备在4艘执行打击任务的战列舰上,而并没有推广应用到航母以及其他大型战舰上!

“武藏”级战列舰的打击能力也是空前强大的,似乎日本人总想着要超越中国一样,在4艘战列舰上装备了4坐三联装500毫米口径的超级舰炮。但是,电磁炮技术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最高机密,因为这关系到国家防御系统的安全问题,所以连欧洲都没有向日本提供相关方面的技术与支持。所以,日本人的500毫米电磁炮的射程只能够达到500公里左右,而此时,中国新型460毫米电磁炮的射程已经超过了800公里,甚至可以提升到1000公里左右。当然,中国仍然选择460毫米这一口径,最大的原因是有太多的炮弹没有消耗掉,总不能浪费掉吧?而且460毫米重型穿甲弹也足够使用了,没有必要换上更大口径的舰炮!其实,日本提高战列舰主炮的数量,最大的原因是自己电磁炮的性能跟不上,特别是在冷却技术方面,比中国差了很多,这直接影响到了电磁炮的射速。中国新型460毫米电磁炮的射速已经达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