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第2/4页)

吕布马前卒。且不论刘备与吕布先有夺州之恨,后有辕门射戟之恩。仅就蔡吉而言,曹操的这一任命就已颇为耐人寻味。须知,蔡吉乃是青州东莱郡太守,她在徐州没有一城一地,骤然任命其为徐州刺史,摆明了就是要挑拨东莱与吕布恶斗。此外蔡吉还是袁绍那边的人。以袁绍脾气得知这一消息后又会作何反应?因此曹操的话音刚落,大殿之上又再一次响起了窃窃私语之声。

与此同时,刘协在经过最初惊讶之后,这会儿反倒是静下了心来。其实他一开始是打算在保留蔡吉东莱太守之职,另入其为尚书,以便日后借此名目调蔡吉入京。由于曹操之前已经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将汝南太守荀彧,广阳太守曹仁调入京师,巩固其权势,所以刘协觉得自己照葫芦画瓢应该也能成功。可谁曾想,曹操竟会抢先一步上表蔡吉为“徐州刺史”。然而自小颠沛流离的刘协也知胳膊拧不过大腿。

所以这位少年天子最终还是扬起了笑容冲着曹操颔首道,“曹卿言之有理。朕之前也在想,如何封赏两位爱卿。既然曹卿提议两位爱卿出任刺史,那朕就准奏了。”

蔡吉耳听刘协同意了曹操的进言,心知自己“徐州刺史”的头衔算是铁板钉钉了。再一想到这一任命之后会给自己带来的诸多麻烦,蔡吉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叹,曹操这手“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得真够炉火纯青的。利用汉室的威信,提升敌对方下属官衔来分化对方阵营,或是通过有争议地区官职的任命来挑拨各个势力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借刀杀人、驱狼吞虎、二桃杀三士之类的目的。诚然这些招数都很老套,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明目张胆。但不可否认在诸侯争霸的汉末乱世,面对朝廷居心叵测的封赏与任命,十个诸侯里有八个诸侯会上钩,而另外两个诸侯就算明知这是陷阱亦会被周围入套的诸侯拖下水。而这也就是曹操在迎来汉帝之后,每每都能一招鲜吃遍天的重要原因。

因此,此时此刻的蔡吉与刘备明知曹操给他们挖了个大坑,却也只得闭着眼睛先跳下去,回头再去考虑如何出坑的问题。这不,殿上天子的玉音刚落,作为当事人的蔡吉和刘备便双双跪地叩首,齐声高呼,“谢陛下。”

随着蔡吉与刘备叩首谢恩退回队列,朝贺仪式很快就恢复了原来的流程。随着执掌宾客礼的大行一声高喝,殿上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的官吏,开始依次向天子贺岁,并入席就坐。而刘协则一面接受这众臣的祝贺,一面为百官增禄、赐酒。虽然所谓的增禄只是象征性地一点点而已,却代表着皇恩浩荡。更何况刘协还是不分官衔高低逐一接见在场官僚,足见其用心之深。

待到众臣坐定之后,殿前管弦齐奏,一队队宫娥鱼贯而入为群臣端上美酒佳肴。由于御宴座次是按照品级来排序的,因此作为刺史的蔡吉和刘备都被安排在大殿与天子同席而座。话说,以目前的年景来说,眼前这场御宴的菜色不算差,而在场的群臣从一大早折腾到现在也确实饿了。可是由于之前被曹操摆了一道,蔡吉这顿御宴却吃得多少有些食不知味。

当然蔡吉心事重重,不代表大殿之上的其他文武百官就同她一样心不在焉。事实上,作为汉帝迁都许都后的第一场,眼前这场御宴办得颇为热闹。光是孔融等人就没少在天子面前即兴赋诗贺岁。不过这一切暂且不表,只说御宴结束之后,蔡吉刚要带着庞统随百官离开皇宫,就见一黄门内侍跑来向其通报道,“蔡使君且慢,陛下召您云台殿相见。”

蔡吉耳听刘协要见自己,只得一边回头嘱咐庞统在宫外等候,一边向那黄门内侍拱手道,“劳烦大人带路。”

而那黄门内侍也没同蔡吉多说什么,直接便引着她朝云台殿走去。蔡吉记得,曹昂曾告诉她,许都的皇宫是效仿洛阳皇宫而造,像先前刘协接见百官大摆筵席的大殿人称“崇德殿”,历来都是群臣朝贺议政的地方。而此刻刘协接见她的“云台殿”也与其在洛阳的位置一样坐落于南宫。

蔡吉进入云台殿的时候,已然换上一身常服的刘协正负手立于殿堂中央,抬头仰望着一幅幅挂在墙壁之上的画卷。不过除了刘协之外四周没有其他人在场,故而整个殿堂多少显得有些空荡荡的。以至于蔡吉都忍不住暗自揣测,倘若面前的少年天子真要做些什么事,那自己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虽然以刘协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似乎并不那种不知轻重的帝王。可历史既已改变,有些事情谁又能说得清呢。

不过相比那个啥啥,蔡吉更担心的是眼下这场“单独面圣”会否是曹操设下的另一个陷阱。须知依照史书记载,曹操引汉帝入许之后,在宫内安插了大量的眼线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