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 (第1/4页)

零售集团要扩张,独立建设自己的门店是一个办法,但是却比不上直接收购其他零售公司来得快和来的有效率、效益。

偏偏这个时候“大四喜”横空出世了,自然而然的就被吉之岛给盯上了。

再说周师傅控股公司,这是在英属开曼群岛注册的一个离岸公司,夹在周师傅食品、饮品公司与财神投资中间,为的是方便周师傅控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个且不提,周兴盛关注的,还是周师傅控股正在谋求香港上市的消息传出之后,一连串前来商谈注资入股或者收购的跨国企业。

其中,香港只有一人由此意愿,这人是拥有环球饮食百分之六点五股权的杨寿成。

其它的企业中,有台、湾、日本、韩国、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地区和国家的饮食企业,意愿最强烈的是日本饮食巨头三洋食品株式会社!

周兴盛不得不感叹,比起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人,日本人对于生意上的精明以及内地市场的向往,真的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难怪日本这个连主权都不完整的国家居然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直到中国的崛起。(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重生香港做大亨第三卷 内地之行! 第十四章 引入外资问题

日本这个国家,受限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既自卑又充满情侵略性的性格。侵略性,是国民好斗,坚韧不拔,经商厉害,二战之后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从一片废墟中建立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卑,是面对各个大国,尤其是经济强大的美国爸爸,文化悠久的中国,对自身的不足感到自卑。

于是,到了八九十年代之后,大部分日本人都是既自卑又自大。

平常还不觉得,但是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其实就鲜明的反应了这种情况。

不说其它,就说公司名称吧。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家,公司名一般都是股份有限公司,偏偏就日本和韩国要独树一帜,搞什么株式会社。

像中国,几千年来都是老子天下第一,其它尽皆蛮夷,但是在近代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醒之后,立即就开始反省自身,拿来主义盛行,丝毫没有要脸面的想法,股份制就股份制吧,只是一个规范,并没有非要在这方面搞中国化,搞什么其它的名字。

虽然说这样全盘西化,颇有否定自身文化的弊处,但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韩国不提,这是日本殖民问题,别说公司名这一套东东照办日本了,就说一些体制也是照搬日本。在后世,别看韩国和日本成天在国际上打嘴仗,韩国也硬气得很,出军舰维护领土完整之类的,其实韩国内部不知多少人向往日本,恨不得当个日本人。

在日本,不说股份制,说株式会社,内在意思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名字就是标新立异。

其实,要么就全部照搬。要么就另辟蹊径,这样遮遮掩掩的,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日本人潜意识里的自卑心态。

在日文中,“株式”其实就是“股份”的意思,“一株”就是“一股”,“会社”就是“公司”。

日韩电视剧、电影里面叫的“社长”、“会长”其实就是“总裁”和“董事长”的意思。

三洋食品株式会社,翻译过来,就是三洋食品股份公司。

“三洋”这个牌子,周兴盛其实在前世的时候就早早的认识,不过不是做食品行业的。而是做机电行业,三洋牌洗衣机。后来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因为钓鱼岛事件,网络上爆料说康师傅其实是日资企业,号召大家一起抵制,周兴盛这才又认识了一个“三洋品牌”,是“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当时,周兴盛还特意的去查了一下。发现康师傅虽然远远称不上是日资企业,但是“三洋食品株式会社”的的确确是康师傅的大股东无疑,股权占了三分之一还多!(这里,不得不吼一句。钓鱼岛是中国的!)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康师傅每在中国赚一块钱,其中“三洋食品”就要拿走三毛多,再看看后世康师傅的规模,坑爹啊。是个中国人都会义愤填膺。

当然,也就一时义愤填膺罢了,过后不久就会忘了。因为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康师傅只是一个缩影罢了,三菱、索尼、丰田、本田这些其实才是真正的最大获利者。丰田本田的汽车,索尼的电子产品,三菱的工业机械,哪一样不是在中国的市场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别说中国企业了,就是欧美企业那也是很少有能够企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