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祖父甚至做过前朝的太师,位列文臣之首。他父亲也做到了尚书的位置,只是在天下大乱时,他早早就赋闲在家了。

李家说起来贵不可言,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是改朝换代。

新朝建立五年,现在李家在外当官的人,只有一个,就是二小姐的亲哥哥,李家大少爷。

李家大少爷在京城当了一个四品礼部郎中,是整个李家硕果仅存的实权人物。所以二小姐虽然无父无母,可是就连李老爷都不敢太过得罪她。

李家人心里,一直都还留存在恢复往日荣光的念想,这也是出现了琉夏这种背主的逃奴,却没有将她打杀的原因。

这可是当今皇帝的命令,私人不得蓄养奴仆。意思是要让这些战时投效到贵族名下的寻求庇护的奴仆,从新获得身份,让他们去开垦田地。

皇帝出此政策,是为了修养生息。为了的到更多有户籍的人口,从而得到更多的税收。同时还能够打击像李家这种贵族,和一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

尤其是李家这些前朝官员的后代,简直是新帝重点打压对象。

但新朝却又不得不用旧臣,因为想要维持一个朝廷的正常运转,需要许多有经验的官员,所以让李家觉得自己还有机会。

他们处世也算是谨小慎微,对于朝廷的种种禁令都是积极响应。

前些日子李家就收到知府的公函,要李家交出一批奴仆给知府衙门处置。李老爷也没当回事,就将三百户庄子上的奴仆给了知府衙门。

至于家里伺候的下人,李家可是从来没有想过要遣散这些人。没人伺候,难道要让太太小姐们,亲自洗衣做饭吗。

反正这个问题李家的主人们从来没有想过。

甚至皇帝本人想要的,也只是那些给贵族种地的农民。

虽然贵人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是李府的一个丫鬟琉夏,却是将这一点深深的看进了眼睛里。

也许是她天生有种反叛的精神,又或是小时候挨打挨的太多,反正她就是不喜欢李家,也不喜欢自己这个奴仆的身份。

她在这点上,就跟许多奴仆不同。她显得很傻,很少有人真的愿意去跟命运搏斗,多数人都会选择顺从它。

奴仆们的普遍愿望是,成为有权利的奴仆,这样就可以管理别人,让自己也尝尝做主人的风光。或者变成主子,捷径就是成为少爷或老爷的姨太太。

所以福喜的媳妇向人说起琉夏,也是一副嗤笑的表情,“这贱坯子有福都不会享,她还以为外头有什么好的,有她哭的时候。”

她明明在笑,上午的阳光从天上斜照下来,她对面那个薄嘴唇的丫鬟,却觉得四周阴森森的。

因为二小姐一通哭闹,三少爷就被发配到外面收地租去了,现在都没回来。连如如也被太太叫去训斥了好一顿。

福喜一家不敢怨恨老爷太太,也不敢怨恨二小姐,就被所有仇恨的根源对准了琉夏。

薄嘴唇丫鬟既然打定主意讨好福喜的媳妇,就不去在意这阴翳鬼祟的气氛,因为她也是这个气氛中的参与者,她恰如其分的对福喜媳妇讲述,她所知道的,有关琉夏的消息,“听说,她是从前几天来府里做衣服的那几个绣娘嘴巴里知道的那个消息。”

福喜媳妇一副了然的神情,表示她说自己都知道。然后她炫耀似的向那丫鬟说,“昨晚太太查点各房,发现少了一个人,大发雷霆的样子你是没见到,我就在旁边,吓得我大气都不敢出。”

“怎地大张旗鼓的将她捉回来,今天又要将她轰出去,要我看将她卖的窑子里还差不多。”丫鬟亲切的问道,想要知道更多的内/幕消息。

福喜媳妇笑骂道,“你这鬼灵精,那里听来的下流话。”

丫鬟再次投来询问的眼神,她便说道,“昨晚二少爷到衙门里要人的时候,我家的是跟着一块儿去的。衙门里的差人客气的很,马上就把人带出来了。

人押回来,太太亲自打了她两耳光。老爷也气的不轻,在房里走来走去,但也只是下令将她关进柴房,老爷昨晚一晚上没睡着,我们家的也是今天早晨才回来。

老爷说,人家已经在官方入了籍,是良民了,不是谁家的丫鬟,叫人将她轰出去。”

“老爷心肠好。”丫鬟露出了然的神情望着福喜媳妇,嘴里却是说的这番话。

“是啊。听说二小姐也难过的很,这贱坯子一点儿也不顾及主仆情分。”

她们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眼,就各自分开,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