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着,迎着萧瑟的秋风更显得悲壮。

边线上的百姓年复一年的被草原部族抢掠屠杀,祖祖辈辈就习惯了这样的无奈。自从纪中云镇守东北以后,他们惊讶的发现原来日子可以过得那么安全,过冬的时候再也不用躲到深山老林里去。

这的百姓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富足,对于守护了他们一生的纪中云自然是感激不已。越来越多的百姓自发的聚集过来,长长的手孝队伍足有十余万人,铺天盖地飞舞的纸钱和百姓们的哭泣都让两营人马无不动容!

第92章:朝堂新势力。

纪中云的送葬队伍浩浩荡荡的回到了京城,两营人马全都身披白麻!长长的白色如同云中饶龙一样,被他们簇拥在中间的重棺虽然奢华高贵。但却透露着一股深深的怨气,饿狼营将士们除了悲哀的泪水,深切的仇怨也让人为之胆寒。

纪中云离开京城的时候还生龙活虎,虽然精神上有点委靡但谁曾想到短短几天的时间竟然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归来。一路上白幡长扬,纸钱撒满了归来的路途十分的悲壮!

对于纪中云的死朝廷上下哗然一片,这位开朝大将的离世可谓是震惊天下。好不容易才让这位手握雄兵的王爷坚定了效忠大明之心,谁知他还没来得及回到边线就遭此毒手西殡而归。

更让人悲愤的是他竟然死在了逆子之手,一次皇城之乱刺杀不成,纪龙竟然在归途中再下毒手。这在崇尚百善孝为先的大明自然是引起了极大的民愤,一时间纪龙俨然成了禽兽的代名词。

纪龙的声誉一下降到了极点,禽兽不如,畜生的骂名纷纷而起。一个连自己的父亲都可以下毒手的人,谁会相信他坐拥天下后会善戴百姓,一些原本已经投靠他的人也开始动摇起来,权衡自己是不是真能得到那些空白的许诺。

千夫所指之下的纪龙根本没半点狡辩的机会,事实上行刺的首领是鬼夜叉。单从这点上任何的解释也是苍白的,噬父的罪名可以说是铁板定钉不容狡辩。

白色的长龙缓缓的抵达京城,一路上阴沉得让人不敢直视!朱允文为了表示对纪中云的尊敬,一早就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出城相迎。

在京城三十里外就摆下了庞大的架势等待这位开朝大将的归来。百官纷纷戴孝而迎,用王爷之礼和最高的规格来迎接纪中云的遗体。毕竟之前他再怎么给朝廷造成困扰,南征北战的开朝之功也是没人敢否定的。

许平一向大大咧咧的,但这时候也不敢有半分的轻怠,虽然不用身着孝服但也是一身最高规格的储君之礼,手持玉板表示自己的哀悼。尽管平时总诅咒他去死,但纪中云真的死了也不免为他感到几分唏嘘。

开朝功臣却是落得这么一个下场,任谁都会惋惜不已。横扫天下之时,流了多少的血,受了多少的伤就连纪中云本人都记不清了。但悲烈的百余大战他依旧傲笑天下,如今死得如此凄惨,这种结局对他来说真是一个耻辱。

两营将士一见到朝廷的迎接队伍立刻停下,巫烈赶紧翻身下马走上前来。看着这规格之高的迎葬队伍,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皇家能这样的宽容,依旧用王爷之礼来对待纪中云,这种气度也着实让人钦佩。

巫烈记不住自己流了多少的泪,脚步有些蹒跚的走到了近前。跪地之时立刻声泪具下:“末将巫烈,参见圣上!”

朱允文一脸痛苦的闭上了眼,饶过他来到了长棺之前。轻抚着棺木长叹道:“王爷一生为大明尽忠,戎马天下成就不世威名。更是功勋累累为我大明唯一异姓王,功劳之大任何赏赐都不足以表彰。晚年却是被逆子所害落了这么一个客死他乡的下场,相信圣祖泉下有知也会黯然泪下,为王爷深感不公。”

“圣上!”饿狼营的众将感动得跪地而泣,朝廷不计纪中云的拥兵自重依旧以情待之。朱允文的一席话让他们感激泪涕,但也煽动起他们对纪龙更深的仇恨。

一看这架势,百官也认趣的齐齐下跪。半真半家的哭泣起来,挖空心思口念什么国士无双,国之丧痛之类的词,哭得梨花带雨那么的高兴,似乎死的不是纪中云,而是他们的家的母老虎一样。

许平沉着个脸,按照规矩为纪中云的棺木盖上了一层象征皇家之威的黄|色大布!接着按礼部拟好的悼词念了好一通,大意上还是痛失贤良之类的废话,除了催眠外基本没什么作用。

少许的繁礼后,礼部的人又唧唧喳喳的嚎叫了好一顿这才算是完成了接礼。破军营的人不敢多做逗留,行了一礼立刻返身回军营报道。

巫烈很是识趣的将兵马驻扎在了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