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公元前207年9月,沛县人刘邦攻入咸阳,秦二世在无奈中将传国玉玺呈送给斩白蛇起义的刘邦后就自杀了。但是刘邦先入咸阳引来一个人的极其不满,这个人就是项羽。
项羽者,我可以用“暴发户”这样的词来形容他的所作所为,说这个人没有见识或者目光短浅那是对他的赞美,所以他从开始上台表演就注定很悲情的结局。其一,从看到秦始皇华丽的巡视队伍时所说的话中就透露着这样的信息。项羽说的是:“大丈夫拥有这样的富贵和显赫。”在项羽的眼里只有富贵,而另一主角却说:“大丈夫应该取而代之。”看看,人家刘邦的志向从一开始就比你远大。当然这些话应该都是拍马屁的文人骚客们杜撰的。因为秦国的法律很严格,有连坐制度,就算这两个愣头青敢说这样的话,立刻就会有人给秦始皇嬴政汇报领赏金的,还有他们活的机会,下场应该比张良还要惨(张良是逃匿后再也找不见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所以应该是为奴隶主贵族们打抱不平的侠客之类的人物)。其二,所作所为无法服众。刘邦入主关中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约法三章”,对秦帝国的财富秋毫不取。而项羽却是怒发冲冠,不承认楚怀王的承诺也就罢了,居然还想杀害自己联盟里的领导人(取代楚怀王还算是他后来的演出),并且进入关中就首先向劳动人民的血汗建筑——阿旁宫动手,据说阿旁宫的大火烧了三个月,并且在公元前206年2月自封为西楚霸王(噢,原来只想做一个霸天下的人)。这样的一个目光短浅的人鬼才相信他,没有众亲叛离也算是他的幸运。当然后来这位自命不凡人还给我们上演了两场很好看的戏:一场就“草木皆兵”,另一场却是大声疾呼“虞姬虞姬”的抹颈自刎。
就这样,秦帝国在成功者刘邦和失败者项羽的表演中谢幕了。
我们再回来说说被后来人骂得最厉害的阿旁宫和长城旁边发生的事。
据杜牧说阿旁宫在公元前206年被楚人项羽一把火烧了,在《资治通鉴》中没有它的踪迹,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从这一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楚人项羽烧咸阳的秦宫是真,当时的秦都城咸阳,是当时中华大地上最大最豪华的城市,并且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又将全国的富人都聚集的咸阳,咸阳地皮的价格超过现在上海应该是可以想到的,所有建筑被大火烧三个月不灭,应该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就是不见阿旁宫,阿旁宫到底存在不存在?不过这已经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认为楚人项羽举火烧掉的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修建的建筑,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一种侮辱和蔑视。
皇位的承接人刘邦可以说是从天上掉下一块馅儿饼,不偏不倚正好砸在自己口中,好不欢喜。可是这样大的一个王国到了自己手中到底要怎么办?北方的防御工事——长城是不用自己修了,因为蒙恬在这个时候已经修好了长城,那就先建一个自己居住的宫殿吧(咸阳已经被楚人项羽一把火给烧掉了,总不能让皇帝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吧),这样,连一个西瓜都吃不起的人刘邦就在现在的西安修建了未央宫(据说这个建筑要比秦的咸阳宫殿小得多,凑合着住)。其次,否定秦不封王的规矩,只要是自己的亲戚和有功劳的人都封为王(后来经过子孙们的努力,这些诸侯王基本上都是灰飞烟灭),但是这些诸侯王给国家带来的是再一次陷入战火纷飞。第三,回家省亲。汉高祖刘邦的回家省亲可谓大大的风光了一场,马尿灌够之后还做了一首不成章的歪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四,呈兵耀武扬威。这件事说起来很不光彩,因为刘邦选错了对手,他选择的是秦始皇不得不依靠修长城这样的军事防御体系来对付的匈奴。公元前200年冬月,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大军在寒冷的天气进兵晋阳,谁知这一去冒顿单于就让汉高祖刘邦心惊胆战一生,再也不敢听见对匈奴用兵的字眼,这就是“白登之役”。从此之后,汉对匈奴的政策变成了“和亲”的代价换取中原的和平,直至汉武帝刘彻(又名刘彘)公元前133年发动了对匈奴的白马战役才给他挽回一点面子。不过,人们记住汉对匈奴战争的是在汉武帝刘彻的支持下,匈奴一撮不振,最后基本失去了对中原的骚扰,但是西迁的匈奴带来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并且开始了又一次的长城重修工程,不过这一次,他是在秦长城的基础修建的,并且将长城线从甘肃临洮地区延伸到玉门关外,长期在河西走廊顿兵驻守,开始最早的军垦历史。
在此,我扯到公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