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4页)

比如今儿,因叶大家的临时“插单”,叫她一天里跑了六家。

不过,如今阿愁的名声多在教坊里传扬着,市井间倒还真是少有人知道梳头娘子里有她这一号的。

而比起给人做妆容来,阿愁如今的大部分兴趣依旧放在“科研”上。只是她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她已经折腾了小半年的睫毛膏了,可哪怕只是刷了一遍,妆容的效果都很容易会变出恶心的“苍蝇腿”。研究来研究去,阿愁觉得是她没有选对纤维,她需要一种纤细又有韧性,且沾了膏体后不会粘成一团的纤维。

*·*·*

招弟的婚礼过后,三朝回门,王家请回门酒时,席间有一个不认识的中年妇人总悄悄打量阿愁。四丫看到了,便悄声对阿愁道:“那是姐夫家的婶娘。听说她闺女也要出阁,这只怕是相中你的手艺了。”

孙楠看看那人,则对阿愁道:“我觉得她好像不怎么相信你的样子。”

而果然如孙楠所说的那样,那妇人虽然亲眼见过招弟的妆容,却因为阿愁如今这小不点儿的模样而在心里存了疑,最后到底还是没有对阿愁开口。

十月初,盼弟下定,王家依旧还是找的阿愁给做的妆容。

因是姻亲,那中年妇人也跟着过来随礼了。这一回,见过盼弟的妆容后,许背后还有王师娘说的好话,那妇人这才放了心,终于把女儿的那张脸交到了阿愁手里。

叫那妇人诧异的是,阿愁答应下后,却提了个古怪的要求——她要先看一看那未来的新娘子。

阿愁是不想打没把握的仗,所以才提出那样一个要求的。只有看到人,她才能提前做好一应准备。

而看到人时,阿愁无语了。眼前的小女孩才十四岁,只比她大了一岁而已,居然就嫁人了……

好吧,在这个平均寿命才四五十岁的时代里,十四岁出嫁原属常态。听说十四岁生娃做母亲的都不在少数……当然,这一世里能活到七十的人也属凤毛麟角,甚至朝廷还明文规定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将由朝廷奉养终老。而就仁丰里几千户居民来说,其中居然都没一个活到七十以上的,六十以上的老人都数不满五根手指……这也是明年将要过六旬大寿的孙老能够在坊间肆意张扬的另一个原因。

休扯闲话,说回正题。

就在阿愁渐渐于坊间开拓出一片“婚庆市场”时,因她给金兰娘子做的妆容,渐渐也叫她的名声传进了“公务员”们的太太圈里……当然,这已经是到腊月里的事了。

*·*·*

且说莫娘子定亲那天,金兰娘子就曾透露过,她那继女刘娇娇终于定下了亲事,且还因此约了阿愁于下定那天去给她做个妆容。

后来等忙完了莫娘子的定亲大礼,众人才知道,那刘主薄和刘娇娇的外家终于达成了一致,给刘娇娇订了户所谓的“官宦人家”。

而就如阿愁一直惊奇着的那样,虽然广陵城里人口众多,且阶级分明,却因为这是一个奇妙的人情社会,而将整个社会以一种蛛丝缠绕的方式,结成一个复杂的大茧。竟是哪一个阶层都不可能单独凌驾于另一个阶层之上。一番圈圈绕后,莫娘子便惊奇地发现,那刘娇娇的夫家,竟跟她那老主顾邓老奶奶家里沾亲带故。而那所谓的“官宦之家”,便是出自邓阁老的这个“官”字,虽然其实两家的亲戚关系早远得需在一根长杆子上挂个钩子才能勾连得上。

当莫娘子把自己打听到的事告诉金兰娘子时,金兰娘子笑得甚是古怪,道:“我家那口子就是管户籍的,他能不知道?”

却原来,刘主薄是看中了那家儿子的憨厚老实,可又怕刘娇娇的外祖家里再作怪,才故意拿这门远得不能再远的亲戚说事。偏刘娇娇那外祖家里见识短浅,觉得一笔写不出两个“邓”字,又觉得多多少少总能沾点什么油水,便真个儿就同意了。

而在刘家人打听邓家儿子家境为人时,那邓家人自然也要打听刘娇娇的为人家境。这般又是一番圈圈绕后,不知怎么,便叫邓老奶奶也知道了这桩亲事。

那邓老奶奶跟金兰她们故去的老东家原就是手帕至交,这些年也一直悄悄照看着那位故去的老奶奶留下的人,在听说那远房侄孙拿自家儿子的名头骗婚时,老奶奶原还十分生气,便特特把如今已经歇业不做梳头娘子的莫娘子给叫了过去。

那老实的莫娘子自然不会瞒了邓老奶奶,便把这亲事背后的实情给说了一遍。

邓家老奶奶听说后,立时就心疼起金兰娘子“后母难为”来,又觉得那刘娇娇虽然骄横了些,可自家那远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