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3/4页)

就战役而言,rì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华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但就战略而言,则rì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rì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华”,于是rì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华zhèng fǔ屈服。为此还规定“集中华家力量,以在本年内达到战争目的”、“结束对中华的战争”。但是,中华zhèng fǔ既未因武汉、广州的失守而屈服,rì本的侵华战争也未因rì军占领武汉、广州而结束。中华zhèng fǔ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而在rì军已经占领的后方,大批的抗rì人民武装成长起来,大片的国土又被收复。用rì军自己的话说,rì军占领的“所谓治安恢复地区,实际上仅限于主要交通线两侧数公里地区之内”。因而可以这样说:武汉会战,不仅使rì军又遭到一次战略xìng的失败,而且成为rì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被彻底粉碎

由于中华军队的坚强抗击,rì本动用了当时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用于进攻的编制人员约25万人,会战期间曾补充四五次人员。投入的总兵力当在30万人左右)。发挥了陆、海、空装备上的绝对优势。苦战4个半月,不但没有歼灭中华军队的主力部队,没有使中华军队的抗战意志和战斗力有所减退,反而使rì军的有生力量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据rì军发表的统计资料,第11军战死4506,负伤17380人,第2军战死2300,负伤7600人。还有900病死的,连同海军及陆海航空兵的伤亡人数,总计约3。55万人。国民zhèng fǔ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根据各部队战斗详报统计的rì军伤亡人数为25。6万人。很显然,rì本发表的数字偏低,而军令部发表的数字则偏高。武汉会战以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rì军,随着战线的延长,兵力益发感到不足,无力再组织像淞沪、徐州和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以攻城略地为目标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保守。这就使中华的抗战由战略防御阶段发展为战略相持阶段。rì本侵略军则陷入了它自身所最不愿意进行的持久战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从而导致rì本侵华政策的转变:由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由以主要兵力进行正面战场的作战,改为转移兵力进行敌后战场的“治安”作战。

二、rì本国力因损耗过巨而开始急剧表面化

rì本是一个岛国,战略物资缺乏,主要依赖输入,而当时rì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据rì军战史记载,“七七”事变时rì本“储备的黄金,包括发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不过十三亿五千万rì元”;“而对rì来说,对战争规模起着制约作用的,实际上还是它的黄金储备量。它意味着rì本的正币储备量从最初就限定了这场战争。rì本发动了战争,却又千方百计地“谋求早期解决”,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昭和十二年(1937年)从海外输入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九亿六千万rì元”。到翌年的6月,为了进行武汉会战,“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更由于兵员的不断增加,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rì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1。56亿rì元,已远远超出了rì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使“rì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了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从而“加重了zhōng yāng统帅部首脑的痛苦和压力”,以致其参谋总长和陆相自称:“外强中干是我国今rì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大致在武汉会战之后,rì军的编制、装备和部队战斗力,总的来看比会战前有所下降。这也是rì本不得不改变其政治和军事战略,企图“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重要原因。

七十四军后撤一百多公里,转进到这个位于幕阜山深处的的鄂南重镇木子店。军部和153旅扎住在镇内,其余各部分散在木子店四周的村落。现在,已经升任153旅少将旅长的张灵甫,手牵战马凝神伫立在广场一侧,领章上一颗金星灿烂夺目,他看到两行热泪从指挥大家唱军歌的这名少尉的眼睛中夺眶而去。

因为在万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