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孝顺 (第1/2页)

周安安看着跪着的三个人,再看他们战战兢兢的妻子,再次出口,“李氏,刘氏,陈氏,我作为婆婆,从你们进门以来,可有苛待你们?” 三个儿媳被点名,惊慌失措地一起跪下,纷纷摇头,“没有,婆婆从未苛待儿媳。” 周安安看着旁边流着血泪的刘关氏,叹了一口气。 “是啊,寡母难为,但你们娘吃尽苦头也要把你们养大成人,省吃俭用,给你们娶妻生子,帮衬你们养儿育女,她自问没有对不起你们的地方。 小病小痛,她忍着;女儿的埋怨,她受着;生活的重担,她帮你们一起挑。 她以为她这样付出,你们就会对她好,在她老得动不了了,在她人生快到尽头时,能享享儿孙的福。 可是你们,都对她做了什么!当她是垃圾臭虫吗?每天轮流看几眼,就是尽孝吗? 她就算老了吃得少,可是也要吃饭,也会饿!她就算躺在床上,也想要干净体面!她想在人生尽头多看看孙子曾孙,可是他们却避她如蛇蝎! 这就是你们自以为的孝顺吗?” 周安安一声一声地责问,重重地打在刘家人的心头上,所有人都跪着,呜呜地抽泣着。 后悔吗?晚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刘关氏躺在床上等死那些岁月,可有人真心关心过她? 儿子们十天半月才进屋看她一眼,对她不闻不问,只是看她死了没有。 儿媳经常忘记给她送饭,她常常挨饿,更甚者,她小便失禁,也没人帮她换洗。孙子们更是躲她躲得远远的。 刘关氏就这样,在屋子里静静地、屈辱地等死。 她冤,她怨,她恨! 她憋着一口气下不去,死后更是不安生,魂魄受着怨气的煎熬,死了也痛苦。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滋生怨气,才有了墓地那般场景。 刘林没想到刘大强一家子竟敢这样亏待刘关氏。当年村里人谁不知道刘家的事,大强爹死后,是刘关氏挑起这个家,一个女人当牛做马地拉扯这个家,没想到竟是养了一群白眼狼! “混账东西!混账!你们…你们这些不孝子孙!” 哎,可怜那刘关氏,被这样作贱。 这时,刘大强拼命磕头,哭喊着说:“娘啊,是我的错,都是我错了,我对不起您啊!” 刘二强和刘三强也砰砰地磕,“儿子错了,儿子不该忽略娘,儿子忘恩负义…” 是他们错了,总以为娘老了,他们没有让娘干活,没有惹娘生气,就是孝顺了。娘躺着,不理他们,他们也不问,久而久之就忽略了她。 难道他们没察觉娘的状况吗?不,他们都在刻意回避。 三个媳妇也愧疚地一起磕头。 自家男人都不怎么搭理婆婆,她们自然也就不上心。大儿媳以为二儿媳送过饭,二儿媳以为是小儿媳送的,每回都这样,她们从不把心思放在老太太身上。更因为婆婆屋子有味道,还让孩子们不要靠近。 周安安看着他们,心如止水,在现代的信息轰炸中,比这更惨的人伦惨剧有大把。父母辛苦养大儿女,到头来,又要几个记得父母的付出。 更甚者,仇恨父母,杀父灭母的,都有。 她看着刘关氏,发现她已经不再流血泪了。 ——还怨吗? ——不怨了。再不孝,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怪我,没有好好教养他们。 最后看他们一眼,刘关氏就离开了。 刘关氏不追究,但是周安安可不想放过他们。 周安安对刘家人说:“你们欠了她的,该还。” 刘大强磕得额头都是血,抬头时有些吓人,他此时后悔极了,脑子里都是娘拉扯他们兄弟长大的点点滴滴。 “婶子,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我娘死后不痛苦,让她安息?”让她不要再落泪了…… “怨气我已经帮她化了,但是生前你们亏了她,身后事也草草了事,没这个道理。以后,平时多烧些纸钱,四时八节要叫她上来吃饭,生祭死祭也要好好办。多积德,子孙有出息,也能反哺先人,让她投个好胎。” 刘林接过话头,“哼!下辈子投个好人家享福,子女孝顺。” 刘大强等人唯命是从,发誓一定好好办。 三家还凑了二十两银子给周安安,她帮刘关氏化了怨气,不然怨气连累村里人,他们刘家更无立足之地了。 周安安这次没有客气推辞,面对不孝子,她一向手狠。 离开的路上,刘林对周安安说:“这次多亏了弟妹,不然村里要出大事。也是我这个村长没做好,回去后我一定要敲打那些家里有老人的。” “林哥不用自责,他们连自己父母都不关心,指望别人做什么。” 刘林叹了口气,“敲打敲打还是要的,有所忌惮,才会有所收敛。” 这话周安安赞同。 等她回到家,就看到李桂花的丈夫刘力站在门外,手上还提着肉。 因为家中只有女眷,他不好进门,就在门口待着。看到周安安回来,连忙上前,跪下磕头,“多谢婶子救了孩子。”这是婶子第二次救了他家人了。 家里女人听到动静,也出了门口。李桂花牵着儿子,张田田站到周安安身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