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方强制性的推广,自然会激起民变。

满清对百姓的压迫比明朝高出十倍不止,天下大乱之后,满清竟然还能收上比明朝还对的田赋,这就可以证明事实了。之所以能让老百姓在那样的压迫下没有大规模的反抗,主要还是这地瓜的功劳,康乾盛世,其实叫地瓜盛世更为合适,一个个百姓吃地瓜吃得面黄肌瘦

“好,那老奴明天就派人启程去福建把地瓜寻来。”赵全点了点头,同意了下来。

“大概多久才能回来?”赵岩问道,“能不能赶在明年开春前?”

“公子放心,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让他们骑马去福建,也就大半个月的时间,最长也就三个月就可以返回。”赵全估计道。

“嗯!对了,还有几样东西,让他们顺便带些土豆、玉米和花生回来。”赵岩想了想,福建离山东那么远,跑一躺不如把能办的都办了。

“土豆玉米花生又是何物?”赵全不解,赵岩知道这些东西的叫法和后世的叫法不一样,于是细心的给赵全描述形态。

结果赵全都见过,并且明确知道哪个地区有,倒是省了很多功夫。赵全领了任务,跑去安排明天启程去福建办事的人手。

赵岩则在为如何能招募到人手来种田而苦恼。

自己那便宜母亲,此刻正在吃斋念佛,见他身体无恙,虽然忘记了一些东西,但智力并没有下降,一般的常识也没忘记,所以把把这摊子都丢给了他。

现在赵家的情况并不是很好,应该说是很糟糕。

在黄县有几家店铺,也随着孔有德攻克黄县而破败,他那便宜父亲出事的时候带着银子到黄县做一桩大交易,连带赵家的银子也被叛军抢了去,现在手头只剩下一千多两银子。

一千多两银子要养一百多个家丁,外加上万斤麦子,也能凑合一阵,就是没办法招募流民。

要想招募到流民来当自己的劳动力,也需要银子去买粮食,否则家里的那点粮食支撑不住。

所以重点还是赚到银子。

赵岩倒是不是缺少赚银子的方法而苦恼,只是方法有许多,一时没什么头绪,不知道走哪条道来银子最快,他对古代的社会,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况,细微的印象还是很少!

第一卷:潜龙在渊 第三章:私盐生意

想了半天,赵岩只觉得造玻璃镜子应该最是暴利,如今的镜子还被意大利人垄断制造,大概再过个七八年,十几年后才被法国人窃取了制造工艺,又过了一段时间,玻璃镜子的工艺才世人皆知。

从西方到东方,显然有一段距离要走了,如果他把玻璃镜子弄出来,再弄一些严格的保密制度,垄断个几十年应该不是问题。

而且就算是镜子的制造工艺流传开,也无法与他相竞争才对。因为这年头的镜子用齐汞法制造,不仅不够明亮,而且耗时长,一块巴掌大的小镜子要弄上一个月。如果用镀银法的话,很方便,又无毒,且明亮。

再加上这年头还没有板块玻璃的出现,他完全可以用镜子的体积压倒欧洲的镜子,最起码也能独占亚洲市场。

制造玻璃他熟,在研究所有段时间专门给那猥琐博士做玻璃,那家伙不仅让他弄玻璃镜子,还让他做各种玻璃制品,还逼着他背了一本厚厚的《特种玻璃制造工艺》,当时没少嘀咕那家伙心理病态。

只是这原料一时间还没着落,石英砂应该不愁,在山东储量很多,长石也不愁,全国到处都是。

把材料找来,建个窑子就差不多了,退火工艺自己掌握的还算到家,带几个徒弟出来也算简单。

只是现在根基不稳,人不太容易控制住,好是自己动手吧!

想到就做,赵岩马上行动了起来。

一边让赵全出去派人出去找材料,一边拿出一些银子在后门的花园边建小窑子,赵全虽然不知道赵岩在干什么,但只以为是赵岩的一时兴起,弄些东西玩。

所以赵全也没在意,更没有去问,只是把人派出去找材料。他则忙着联络之前赵家的人脉关系,筹备着干一笔大买卖。

赵家现在银子不多,再不赚银子,这家业就要破败下去了,赵全觉得现在公子还记不起事情,自己应该挑这个担子。

这所谓的生意,就是贩卖私盐。

“全叔你带人去贩卖私盐?”赵岩听赵全的决定,不由大吃一惊,这贩卖私盐可是犯法的。

“老爷以前做的路子还在,做这生意倒也简单。”赵全点了点头说道,“现在唯有先赚些银子,然后到外地去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