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4页)

,暂时隐蔽。决定自己前往西域亲自考察。

身体好后,他正常到西北商社上了几天班,安排好各项事务,就来找马超,提出要前往西域考察,说要将商业机构向那里发展。马超心想,让义弟出去散散心也好,就同意了。

诸葛均经过一番准备,与四月初开始了西域之行。

曹静听说了诸葛均在东吴的遭遇,心里不安,反复思量了几天,来找曹操。

曹操见宝贝女儿前来,就说到:“静儿,你今天来,是不是与诸葛均的事情有关,他在东吴的事情,我都听说了,这孙权真不是个好东西。”

曹静心里感动,父亲真是自己的知音,她从中感到了一种深切的关怀。她依偎着父亲,说到:“我要去西凉找他。”

曹操知道自己女儿的性子,知道拦不住她,也想让女儿将诸葛均拉过来,为自己效力。于是说道:“你要去就去吧,只是西北不比中原,气候恶劣,我担心你不适应。”

曹静说到:“没事,女儿身体好着呢。”

曹操叮嘱她要多带御医和医药,随身用品也要多带,能考虑到的都为她考虑了。最后叮嘱她设法将诸葛均带回来。

曹静摇摇头说道:“孙尚香在东吴,他都不回去,要将他带回来很难。”

曹操想想也是,就不再提此事了。

黄承宗听说了诸葛均在东吴的事情,急忙赶到吴郡,来见诸葛瑾,提出要将黄晓婉接回荆州。诸葛瑾没有意见。

回荆州的路上,黄承宗替她惋惜,说不行就退婚吧,黄晓婉想想这段时间的委屈,只是哭泣。但是退婚她不愿意。

最后,她提出要到西凉去找诸葛均。黄承宗想想孙尚香在东吴,这倒是一个机会。可是不放心女儿,就说派人去找诸葛均,先听听他什么意思。

黄晓婉随父亲回到了荆州。

诸葛瑾对于弟弟的遭遇,心里十分不痛快,找鲁肃发牢骚,鲁肃也很恼火张昭父子的所为。但是二人都是孙权的死忠,也只能在心里替诸葛均抱屈,孙尚香都没办法,他们还能这么样?

黄月英自从诸葛均走后,心里一直难过,许多天闷闷不乐,觉得诸葛均可怜。又恨自己无法帮助他。

诸葛亮了解她的感受,说以后有机会一定帮助诸葛均。黄月英心里才好受了些。

西域,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特征依然可见于现在新疆地区的遗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画。此地区对东西方国家的贸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转站的重要作用。

西域,根据据《汉书》等典籍,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有三十六个国家。在东汉中期,长安就放松了对西域的控制,最终撤出西域,西域重新由当地土著居民统治。中央王朝重新统治这一地区,已是隋唐了。

诸葛均前往西域,寻找未来的立足点。

第九十六章 玉门关外

凉州词

王之涣(唐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诸葛均等人走的是丝绸之路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出了玉门关第一个国家就是焉耆。

焉耆、古西域国名。《汉书?焉耆国传》载:“焉耆国,王治员渠城。去长安七千三百里,户四千,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击胡候,却胡候、辅国候、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左右君、击胡君各二人,译长三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四百里,南至尉犁百里,北与乌孙接。近海水多鱼。”

它位于今天新疆焉耆县境东,是一个绿洲农耕生活形态的城郭。是汉通西域北道必经之地。焉耆国气候寒冷,土地肥沃,种有稻、粟、麦,兼畜牧。

诸葛均带着廖氏兄妹和一百多名护卫,扮作西凉商人,来到焉耆。由于人数太多,他将人马分成三队,以便有事时相互照应。

玉门关距离焉耆全程约1230公里,中间都是荒漠和戈壁,几乎没有人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