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 (第2/4页)

和尚,作为师弟的文载就更加控制不住,纵然他是少林寺的住持,却也难以约束文斗。

文斗苦修五年之后,总共练成了少林寺的八样不传禁技,遂认为自己已然天下无敌,便下山去挑战天下群雄了。

古人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按说到了这般年纪,文斗和尚就算不是个清心寡欲吃斋念佛的和尚也该性情沉稳了。怎知文斗他依然如同年少般情况,性格刚烈不羁一点就爆,虽不野蛮却丝毫没有出家人的样子,除了研究武学的时候专心致志,其他时候根本静不下心来思考。于是,文斗就这样毅然决然的下山了。

下山之后的文斗和尚对谁挑战,都无人应战,因为旁人都知道文斗和尚的厉害,与他相敌只能自取其辱罢了。唯独有四人分别与文斗和尚打了三天三夜不分上下,这就是丹阳子,崔英,马微善和老剑神四人,故而与文斗和尚并列为天下的五大英豪。

文斗和尚苦恼万分,他百思不得其解,找不到克制其他四人的办法,若是这般回山重新学习,再练上多少年,不免会让同门耻笑。文斗和尚好胜心强,自然也爱面子,故而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这是个多数武痴都热衷的方法,刀魔郭峰也用过。那就是挑战天下所有练武之人,以对决之中得输死瞬间学的他人武功的绝学,再加以吸取糅合百家之所长最终为大成之人。

可是文斗和尚终究是少林寺的人,他与几年后的刀魔郭峰不同,他还是顾忌一些少林寺的颜面的,不能贸然跟别人挑战,别人不应战他也没法用那些暴力卑鄙的手法逼迫别人。于是乎,不能公开露面的文斗和尚便隐藏行踪,以蒙面人的身份,并以斩草除根作为结局,死无对证的做了几件江湖上的大案。

被害的几人都是江湖上的成名人物,故而天下群雄找到了五位英豪,让他们出面组织群雄找到凶手绳之以法。文斗和尚有了比武的机会。于是他栽赃陷害几个武功特别的江湖中人,并身先士卒首当其冲的把他们制服。这么一来非但天下群雄没觉得有什么奇怪,反倒是人人赞扬文斗和尚是活佛在世主持公道降妖除魔慈悲为怀,真乃天下之大佛大善也。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自古以来报应轮回屡试不爽,终有一日有人发现了文斗的动机不纯和他犯下的罪行,那时间武林同道和与文斗比肩而立的四人纷纷把矛头指向文斗。文斗虽然喜欢争强好胜却也不傻,否则他根本无法领悟那些少林绝学的奥义,他知道自己武功再高也是双拳难敌四手。事已至此,也只有少林能救他一命。

文斗跑回了少林寺,文载当面给大家道歉,并保证把文斗囚禁起来,日期是三十年,这下天下英豪才接受。其实英豪们接受的并不甘心,却也是无可奈何。俗话有言。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弟子再传弟子俗家弟子以及同道的佛家弟子遍布全国,枝繁叶茂,一时间纷纷赶来支援少林,人多势众一时无两。

倒不是少林人心齐,而是这些人都依靠着少林这棵大树。一旦少林倒了镖局便无镖可接,武馆则无徒可收,故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关系是骨肉相连,所以必须前来支援。在这种情况下便给了前来问责的天下群雄莫大的压力。

纵然集结天下武林同道之力,也无法颠覆少林。最多也就是拼个两败俱伤罢了,所以经过商议,人们决定相信少林住持文载的话,囚禁文斗三十年。从此文斗被囚禁了起来,至今还未到年限。

前尘往事道尽之后便要说说,现在张清泽以及少林和尚等诸门诸派的武林中人,为何群聚红螺寺的原因了。其实很简单,这次的聚集并不是想做乱什么的,而是商议联合天下武林的的力量,抵抗倭寇和抵御西域与大大魔教,以及边疆动乱的事情。

这是为国为民的大计,武林正道多是以除恶扬善保家卫国这等铁血丹心的事情为己任,所以这次集会纯属是为了正义而举行的。发起人乃是少林的住持悟须,但现在悟须还未到场,现行派出自己的师兄悟禅和悟法来主持大局,此二人皆是少林四大金刚,只不过悟法性格暴躁,悟禅太无欲而为,难成大事对大局的掌控也欠妥。

说起悟须这人可谓是神秘万分,他俗家姓陈,是禹州人,但再具体的却查不到了,只知道他是二十岁才上山为僧的。

少林寺住持多为自小出家,二十岁受戒,像悟须这样半路出家的和尚最多的也就做个禅师罢了,能够成为少林寺住持的可谓是前所未闻。入寺之后,悟须拜梵僧喇嘛为师,修行十年后离寺,在中条山下修行三个月后又在峨眉山巅住下,参悟佛理思考人生。随即踏遍大明甚至西域山河,终于寻到自己心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