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部分 (第1/4页)

那里植被茂盛,土地肥沃,当是一片沃土,沈紫杉想建立一个属于她和段清风两人的帝国,而新国的一切和自己已经无关,不过是帮帮朋友的忙罢了。

说到帮忙之事,沈紫杉不免心中有了些膈应。陆家这次战争之所以如此成功,而建立新国后各项措施能够顺利实施,不光是陆家民声极好的作用,陆炳知人善用举贤任能以及自身勤勉和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敢于做破天荒的改动的结果。

其实还有一方面那就是陆家有钱,调配能力也极强,说到商业上,陆炳总能别出心裁倒是个人才,而陆家的商业帝国也做的令沈家都自叹不如。可是毕竟经营的年数太短,纵然十分新颖能够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低中高各个阶层的消费者都能满足,而借助权势陆炳也吃足了甜头。可是积累的财富也用于山东的民生建设和军事实力以及先进武器的研发上了,陆炳的家底儿并不算太厚。

历朝历代各个皇帝都会遇到没钱的困扰,没钱就没军饷,就无法保证粮饷的充沛。很容易动摇军心甚至引起哗变,更别说陆家这个物资军械消耗严重的军队了,那些先进的火器哪一个不是造价不菲。炮弹一响,黄金万两。

陆家南征北战的,发着高额的军饷。还搞什么高俸养廉,以及各项民生建设都没耽误,这本就说明了国库之充足国家之富足。其实看似君临天下,全国之主的皇帝没钱很可笑,但实则一点也不可笑,土地越是辽阔事情就越多。除了皇帝自身的穷奢淫欲之外,操心的事儿也不少。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情都是勤勉的君主才能干出来的,而稍微昏庸一些的就更加不如,苛捐杂税穷征暴敛由此而生。即便是陆炳,若是没有先前充沛的家底儿和富可敌国的经商积蓄。最主要的是南美的供应。若是没有这一重中之重,只怕也得吃瘪作难。

自从全面开展至今已经从南美运送了三趟物资了,每一趟都是舰队统一行动,白花花的银子运到大明去炼制,加之开战初始的零星运送,以及在长岛的炼制行动给陆炳的分赃,足以达到五次的批量。多出来的那两次正是陆炳为什么富可敌国,甚至远胜于国家几倍的原因。有了这些银子陆炳才能毫无顾虑的打仗,直到拿下天下。而今陆炳也从未因为钱的问题发愁过,故此才可以进行变革毫无顾虑。

这两次两家分钱后的综合数量。而后来的这三次就全都是为陆家运送钱财和粮食了,至今虽然花了很多,但新国国库还是分外充盈。此次离开云南后自己再回南美,回来的时候不免还要给陆炳运来钱粮,也不知道南美究竟是自己的还是陆家的,反倒是成了陆家源源不断的摇钱树。

再这么下去。只怕自己的国度就得成了给新国纳俸之地,要养着新国的大爷们了。如此一来。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自己还如何建设。新国倒是发达了,可自己的国度靠什么建设富强。虽然现在还有许多盈余,可是留着这些钱岂不是能有更大的作为?况且银矿虽然多,但总有一天会挖光的,竭泽而渔总不是长久之计。

可是关于南美,沈紫杉又不好说什么,因为这本来就和人家陆家脱不开干系,别说人家要点钱财粮食,就是要半壁河山也是应当应分的,这让沈紫杉纠结起来。首先既然沈段两人结为夫妻,夫唱妇随,南美就是段清风和自己的,那么段清风是陆炳的兄弟理应帮助,其次段清风虽为陆炳兄弟,但也是陆炳下属。当年借助陆炳的力量救出父亲沈青山,这般属于换取条件所在,段清风救人就等同于陆炳救人,更何况陆炳和陆绎的确出兵相助了,为大事者能为自己率兵出击,这本就难能可贵,是无上的恩情。另外虽然出征南美的船只是沈家在抗倭之时出自相助修建的,但已经归了当时的朝廷所有。同时正因为陆炳的努力,这些船只才能顺利建造,这本就是一个蓄谋已久的计谋。

而后,在陆炳身为龙影大将军之时,四面受敌之际,沈紫杉仗着父亲沈青山天高皇帝远没有什么威胁,背信弃义破坏战略拐走了一半的士兵和船只,令陆炳陷入短暂的困境之中,还破坏了许多战略,导致大明士兵死了许多。利用这样的不义之兵,沈紫杉才能够有了夺下南美的资本。这里面本就有很大的陆炳的功劳和成分,而后陆炳既往不咎,看在段清风的面子上重新接纳了自己。在南美几年后,带去的朝廷士兵发现了这并非国家意愿,沈紫杉假传圣旨私自调兵之事后,开始听调不听宣。

沈家在南美的实力受到阻碍,再加之土著和番人的对峙,让沈紫杉有些力不从心了起来。这时候陆炳让孟霖带着陆家军介入了,从而化解了危机,利用武力和计谋建造了一个相对平和的态势。这才让段清风有了传道的沃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