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页)

工程院”的。由于我一心想去微软研究院,所以在面试的过程中我一直设法说明我就是想去研究院的多媒体管理组。第一天的面试主要是技术方面的,每个人都可能会出一个算法题让你想出解决办法并让你写代码。我相信我第一天的面试是成功的,因为那些算法题什么的虽然很难,但我总能在有限的时间找到解决的办法,虽然未必最优最好的解决算法。到下午把所有的面试结束后,微软的Helen(陈蕾)对我说,你不是还申请了多媒体管理组吗,你明天再来面试吧,做好准备,因为明天的面试更长,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左右。

第二天是面试微软亚洲研究院多媒体管理组和自然语言组,我来到希格码才发现今天参加面试的人只有我一个。在与多媒体管理组的人面试时,我主要讲我在天网搜索的经历以及我曾经做过的大型BBS、游戏服务器、股票服务器等项目,而在与自然语言组的人面试时,我主要讲我刚完成的试验项目Tell(一个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智能导购系统)以及在天网搜索曾经做过的中文切词软件的开发经验。在与自然语言组负责人周明博士聊完后,他说如果多媒体管理组不要我,我还是可以再申请来自然语言组的。

最后面试我的是多媒体管理组的老大马维英博士。在我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他忽然建议我去微软工程院,他说,我的工程背景很强,笔试成绩非常优秀,昨天新技术开发部的面试结果评价都很高,可能更适合做工程而不是发paper,而且我以前的研究经验相对不足,同样的职位他们可以招到有更多研究经验的博士,但是也认为我是一个人才,如果我一定要想搞研究,也会接纳我进多媒体管理组。总的意思就是,无论我选择做什么,微软将给我两份offer,一份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多媒体管理组的助理研究员,一份是微软亚洲工程院的研发工程师,但是他们更希望我参加微软工程院。现在的微软工程院就如同一个创业的企业,初期进来的人机会会非常的多。而且在工程院,硕士的升迁要比在研究院容易得多。我说我怕工程院以后会发展成为如同IBMCDL一样的一个以测试为主的单位,我更喜欢一个创造性的环境。张院长说工程院将会分成三个方向,一个方面是把研究院的研究成功产品化,一个是承担微软总部的部分开发工作,一个是自己开发独立的项目,做测试只可能是部分的工作。而且我还获知,工程院薪酬比研究院高那么一点。

经过一翻分析,我决定选择微软亚洲工程院。当我去拿offer的时候,Helen给我看了两份已经打印好的offer,正好一个是微软研究院多媒体管理组给我的,一个是新技术开发部(工程院)给我的。我拿了工程院的那份,回去又考虑了两天,才下定决心把它给签了,终于我把自己给卖掉了。

下面该说到IBM了。我对IBM中国研究中心(IBMCRL)还是有些熟的,有一个师兄毕业后在那里工作,跟我一起干活的一个硕士谢欣在那里实习过,我以前也曾经去参加IBM“天才孵化”计划的面试,后来因为我要去参加“趋势百万”竞赛而放弃了(毕竟“趋势百万”奖金诱人,我们也拿了个全国第七名回来)。很多人都说IBMCRL不错,工资高压力也比较低,比微软轻松多了。不过我觉得IBM做得都是企业产品,和我经常做得大众化项目还是有所区别。我在网上给IBMCRL提交过简历,后来一个IBMCRL的北大师姐直接来到理科1号楼面试了一批人。这次面试只是一个非正式的,所以后来我才接到正式的面试通知。非常巧的是,韩近强又和我一起同一天面试。面试的地点在上地五街的昊海大厦,面试我的主面试官是语音技术部经理沈丽琴(KatherineShen)。我一开头不是很清楚沈是什么部门的,我就问他们要招什么样的人,他们说需要自然语言和在线游戏的,刚好这两个方面我都做过。于是就介绍了一下以前做天网切词和后来的自然语言导购系统,还有兼职做的大规模在线3D游戏服务器逻辑设计。

不久以后我收到了IBM复试的通知,复试和第一次面试差不多,还是那些东西。回来后就再也没有IBM的消息,当我签了微软亚洲工程院的时候,终于有了IBM的人给我的电话。说让我去领offer。

那天下午,我跑到朝阳区的盈科大厦去看了IBM给我的Offer。IBM给我的待遇上加上那个三年奖金总的来说和微软差不多,当然又是一翻比较分析,最终还是选择了微软。

拒绝了IBM的offer之后,我的找工作之路就没有什么故事了。当UU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