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蹉跎杨廷和,张锐班师回朝 (第1/2页)

“陛下,太子虽然聪慧过人但尚且年幼,正是应学习之时,现在殿下成日待在西山荒废学业,臣作为太子殿下的授课老师一月见不到殿下几次,这样子不行的啊。”

“臣恳请陛下,让太子回宫学习,让臣继续教授,日后方能成事啊。”

大殿内,杨廷和声情并茂,舌头都快喷出来了,誓要说服弘治皇帝让太子重新回到他这边学习,夺回属于他的地位和前途。

可惜,下面杨廷和口水都快喷干了,上面龙椅上看着奏疏的弘治皇帝依旧没说话。

直到杨廷和彻底停下,弘治皇帝才叹了一口气。

“杨卿之所虑,朕知道了,但朕既然已经做了决定,又怎能临时变卦,君无戏言啊。”

“至于詹事府的事情,朕自有安排,你下去吧。”

弘治皇帝说完,又低下来头不再看杨廷和。

开玩笑,给你教了这么些年,自家那小子是一点长进没有,每次发现朱厚照有长进的都是和西山和小儿子在一起有关,你那边讲课太子认真听过几句啊。

弘治皇帝没有否定杨廷和的学识和能力,这毕竟是他自己选出来的詹事府詹事,还是十九岁就中了进士的人才,否定了他就否定了皇家很多的决定,这是不行的。

但显然,他教不好太子太子不乐意跟他学这是事实,那弘治皇帝为了大明江山为了他这个从小就确定了要接他班的继承人儿子,他也要从新选一条路。

“可是陛下......”

见弘治皇帝完全不理会自己的诉求,杨廷和哪怕已经口干舌燥了依旧急的想要再次开口,但萧敬哪能让他继续打搅呢,陛下态度那么明显,那咱身为家奴要懂得看主人脸色呀。

“杨詹事,请吧。”

“我......”

如刘建所料,疯狂的跑过来诉苦希望弘治皇帝收回成命的杨廷和,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失魂落魄灰溜溜的离去。

刘建见此不由唏嘘,想当初,他也是给弘治皇帝当过讲师有师徒之缘分才最终位列首辅的,不然哪怕他有能力也没有那么容易爬到这个位置。

这就是太子师这个位置对前程的影响。

但谁叫本朝的太子是个人才呢,那根本不是普通人当讲师能制的住的呀,只能说杨廷和生不逢时啊,哪怕随便换史上任意一个太子,不论是谁都不至于像本朝太子这般人才这般难管难教啊。

可能,这就是他的命吧。

杨廷和这件事,只能算是今天的一件小插曲,今天更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张锐班师回朝。

没错,就是那个跑到贵州平乱的英国公嫡长子,在剿灭平定了叛乱之后,终于是押送着本次叛乱最大的黑手——米鲁,回到了京城。

这也是弘治皇帝面对杨廷和的诉求不理会,一直低头看奏疏的原因。

米鲁这人,应该要怎么处理,英国公之子张锐这已经是大明顶级爵位继承人身份又立了大功后又该要怎么赏赐,还有贵州的后续事情。

虽然早在捷报入京时,弘治皇帝便已经安排礼部还有召集几位阁老商讨过此事了,但临到事情摆到面前时,依旧是让人纠结的很。

米鲁在贵州的地位显然是相当高的,这也就是张锐拿下了米鲁之后能很快平定贵州的原因,这人处理不好的话贵州问题就难以得到巧妙的解决。

别说成王败寇这种话,这是治天下,贵州还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汉化程度不高,要是因为对敌方反叛首领处理的问题再次挑起事端,那又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

弘治皇帝不是那种雄才伟略的雄主,自然就更需要顾虑到这些可能造成不好结果的不确定因素。

毕竟这件事是关系到大明对贵州的统治还有汉人和土人民族矛盾能否和平解决的事情的。

要不是杨廷和是他亲自任命的詹事府詹事,他这次调令又确实忽略了这个人,这种头疼的时候他根本就懒得见他。

“禀陛下,张锐已至京城,正在外面听宣。”

正在弘治皇帝头疼之际,外面收到小太监消息的萧敬已经进来汇报了。

“已经回来?快宣张卿觐见。”

听到消息的弘治皇帝,忙是说道,虽然对怎么处置米鲁怎么封赏张锐有那么些伤脑,但平定叛乱的大将班师回朝等候面圣这种时候,弘治皇帝还是有些激动的。

这可是处置掉了数年叛乱的功臣呢。

朕得给他面子!

“臣,张锐,拜见吾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