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2/4页)

可是知道的,杭州那边儿的占地,比合肥这边儿的会所,那是只大不小的。

难道是姑爷爷的官又要往上升了?

不过,站在姑***立场,只要是有心人,就能想到,这么一个性质的会所,不仅是能赚钱财,更为重要的是能笼络到人脉。这可是,对她夫家的老公和儿子们,都很有帮助的好事儿。

都是人精,在小王庄上走过一圈儿,看看这里面的情况,里面的弯弯道道,也能琢磨出一、二来。

这估计就是人们常说的,因为,身份不同,所处的立场不同,所以,看待同一件事情,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有了这个想法,姑奶奶也不避讳娘家人,就直接的提了出来,没想到的是,大家一拍即合。

于是,两家决定联合,在上海开一家新会所。至于货源的问题,也很好解决,先期的时候,从合肥和杭州两地调配。后期,适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在上海近郊或周边就近找供货点儿。

两家合作的目的,是各取所需,大家是彼此不言而喻的心照不宣。

对大人们的各种心思,王心怡对此并不操心。

王心怡比较关心的是,她可能有机会出远门了。

十来年了,从小婴儿的时候就到了合肥,王心怡就一直没有挪过窝。整年月的,就是家里、庄子上,两点一线的生活。

一来,是因为她还小,二是因为她很忙。

虽然是女孩儿,家里的大人们也很开明,并不圈着王心怡。

八岁那年,本是王家孩子们,正式开蒙的年纪,她也没有和小哥一起去学堂,而是扭着家长们,选择留在了家里。尽管这个无理的举动,家里人,除了爱粘着她的小堂妹,大多是不赞同她这么做的,但是,却也没有人会站出来指责她。反而是,在了解到她这么做的真实想法之后,尽管不是很认同,还是很宽容的,同意了她的这个任性的作为。小堂妹是最高兴的,因为王心怡可以一直陪着她了。

尽管不用去学堂里正式的、正儿八经的学习知识了,但,王心怡该知道的东西,却是没有落下。

反而因为许多东西原本就是她熟悉的,这回借着陪小堂妹陪读的时机,又是加强巩固了一番。有祖祖给自己做保,王心怡也没有辜负家长们的信任,紧盯小堂妹的学习进度,堂姐妹二人的成绩自然是非常好的。

考核当然就是非常轻松的过关了。大人们满意了,放心了,也就不再强求,王心怡是否一定非要去学堂里学习了。

所以,王心怡在过着自己想要的,悠闲日子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她是练武、习字、识文、作画,还要加上学琴、练舞,她可是一样都没有落下,是门门精通,样样优异。

“程妈赚钱养王爸”

王心怡的本意是,女人也能赚钱养男人的。没想到,后来却是被小哥给改成了这样。

当初,是王心怡的一句戏言,如今是一语成真。

由于“王氏美容”的迅猛发展,几个女股东们,很快就就意识到了她们自身的不足。这个年代,女人们更加注重的还是家庭。

受到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束缚,也受到当下里,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在事业上,女人们还是很少有出头的机会的。即便是,有那么一两个“女强人”出现,也大多是因为她们自身的婚姻出了问题,家庭上的不顺,才不得已的导致,她们在事业上寻找感情的寄托。比如,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所以,这个年代的“女强人”,绝对不是一个夸奖人的好称谓,贬义的成份是要占多一些的。

几个女股东,都是有家有口的家庭妇女,各自家里的家业就忙不过来了,哪里还会有多余的心思,能分去管理“王氏美容”。更何况,这还是一项需要抛头露面的工作。

没有一个人愿意强出头,想去争着做所谓的“女强人”。

所以,最后,经过股东们的一致表决,认为“王氏美容”还是应该请一个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来打理,更为的合适一些。

就这样,王爸爸被众人给推举了出来。

王爸也是不负众望。

自从成为了,“王氏美容”品牌的新一任的总经理的那一天起,几年下来,是兢兢业业,把公司的业绩是推动的蒸蒸日上,使得股东们的钱口袋,也是越发的鼓起来。

所以,是任谁见了王爸这个财神爷,都是笑得合不拢嘴。现在,王家的男人们,就数王爸的人缘儿是最好的。没法子呀,后院儿可是女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