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2/4页)

振,狼牙箭密如飞蝗。第一排秦军将士纷纷咬牙较劲,将手中盾牌用力戳到地上(盾牌下端有一排尖头),再以身体顶住。咚咚咚咚咚,箭矢纷纷钉在上面,却穿不透这些包裹着生牛皮的厚木板。后几排偶尔有个别士兵被自缝隙中穿过的箭支射中,闷哼倒地,立时被人拖走,本列后面一人上前补位。每个人都沉默着,但是热血如滚水般沸腾,不时看一眼脚下的“武器”,再侧耳听听,生怕错过命令。

在铺天盖地的箭雨下死伤惨重的匈奴人终于冲到了百步以内。野蛮人嗜血的天性被彻底唤起,他们嗷嗷怪叫着拔出弯刀,舔着嘴唇,眼睛里射出疯狂的光芒……

这时,咚咚咚咚咚……战鼓响了!秦军一振,屈身抄起脚下又粗又长的毛竹竿,呐喊一声,大步上前,将毛竹竿竖起,轻轻搭在前排同袍的肩甲之上。这些毛竹俱长数丈,粗硬结实,都是蒙恬委托南征军自湘江边上砍伐的。运到大漠后又将其头部削尖,以火炙烤,令之坚硬如铁,专门用来对付骑兵。

当下,数万根毛竹密密匝匝、一层层刺向前方,使大秦军阵好似一只全神戒备的刺猬!

冲在最前面的兀术拔拔等人大惊失色,但已停不下来……惨叫声声,人喊马嘶,无数匈奴骑兵连人带马被长竿刺穿!后面的骑兵见前面突然止步,慌乱下急忙勒马,可是哪里停得住?一时间人仰马翻,自相践踏死者甚众。

匈奴骑兵如潮的攻击被挡住了!

秦军这边亦不轻松。尽管第一排的盾牌手都是特意挑选的健壮力士,盾牌也可以插入地面,还是有很多人吃不住马队的高速撞击,被盾牌压倒在地上,痛极惨呼。立即便有同伴抢上,将盾牌扶起,以身体顶住。这盾牌不光是防止骑兵冲进军阵,亦是护卫长竿手的安全,万万不可倒下。

盾牌和长竿阵成功阻止了敌人,劲弩手利用这一时机不停放箭,凌空飞出的箭矢凝成死亡的阴云,笼罩在每一个匈奴骑士的心上。他们拼命调拨撞在一起的马匹,准备散开,猛抬头,在阳光下闪烁夺目的箭簇飞速逼近……“噗!”

“啊——”鲜血飞溅,又一个剽悍的骑士滚落尘埃……

失去单于的匈奴人阵脚大乱,只得各自为战。有的发了疯似的向毛竹大砍大杀,准备削断这些家伙再冲进敌阵,可是一根毛竹还未削断,便惨叫一声,被几根毛竹刺穿……有的拼命拨马回窜,见秦人并未追赶,正要松口气,突然胸口一疼,一支利箭穿胸而过……有的如没头苍蝇,向四面八方奔窜,急于逃走,竟然对阻挡自己的族人大开杀戒……

这时,蒙恬已经命令骑兵掩护着战车迂回到两翼,一字排开。战车没有用马拉而是人力推着,车上装满了浇透油的干草,一声令下,草被点燃,熊熊火焰冲天而起。车兵们齐声呐喊着,将战车推向敌人,匈奴人的马慑于火光,骇然后退,车兵们推了几十步,将车丢下,迅速撤出,手持戈矛警戒。匈奴人困在火圈里,进退不得,四下里利箭攒射,一刻不停,伤亡惨重。直到战车烧尽,焦头烂额的匈奴人才有机会突围而出,拼命逃走。

此役歼灭匈奴精锐近十万!收复了数年前被匈奴人夺去的河套之地与九原郡。朝廷在此地设置了四十四县,又征发数万黔首来此垦荒。

捷报传来,我大喜,下令嘉奖蒙恬及有功将士,并命其督造长城。我决心举倾国之力,将原有的燕赵边城连接起来,形成一道万里长城。

朕要大秦帝国永绝匈奴之患!

焚书

“皇上英明神武,不但统一中原,而且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眼见得帝国版图日渐辽远,凡有日月映照之处,万民莫不宾服。有如此圣明之帝王,实乃大秦之福啊!”博士仆射周青臣端着酒爵,眉飞色舞道。

我呵呵一笑,心中自得。

周青臣话锋一转,皱眉道:“皇上,虽然如此,您却有些做法着实不妥。臣有肺腑之言,不吐不快,要冒死进谏了!”

“哦?”我一诧,示意他说下去。

周青臣痛心疾首道:“皇上,您每日里勤于政务,不阅毕一百二十斤奏章就不休息。这怎么行呢?!”他举手作拭泪状,哽咽道:“皇上,您一定要保重龙体啊!若是您有恙了,那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如失去了主心骨!皇上,为了大秦社稷,为了百万黔首,您可不要再这样劳累了啊皇上!”

我一听,心中大悦,正待要安慰几句,忽然听到一声冷笑。循声望去,只见博士淳于越老先生捻着胡须一脸不屑。周青臣满脸怨毒之色,冷言道:“淳于先生,我在这里祝福皇上,您——可是有何不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