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 (第1/4页)

水师大体会分段巡航,这水寨只是暂停休整的地方罢了。”

“在下明白了,在下可以向国内进言接受,只是还要等到时日才有回应。”

安南使者这么一说,越南人和暹罗人也纷纷响应,一时间几个通译忙得手忙脚乱。

“明白,明白,本官明白。”黄馨治依旧笑容满面的回应道。“几件事情都比较重大,几位大人都要等到国主训令,这没有问题,只是书信中有些东西说不清楚的,不如几位大人各自回去复命,我们择日再约地方会盟如何?”看到众人都不反对,黄馨治进一步说到。“本官建议今后各国可以定期会商,有什么问题摆到台面上来解决。”

越南自阮郑分治之后就一直在跟安南竞争,听到黄馨治这番话,不满意安南占了头筹的越南使者当即表示下一次可在越南境内某地进行。

暹罗人也有类似的表示,黄馨治当即决定:“此地到各国京师距离不近,往来路程,怕有半年之上,不如明年四月,你我到越南沙湾会盟,后年四月则至对岸暹罗沐达瀚会盟,大后年至真腊某地,四年后再回安南境内会盟。”

四国纷纷同意,至于占城虽然也想当一回东道主,但国力弱小的他们并不敢跟几个较大的邻邦争取,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那么,几位大人,且先把议定的几条签署了吧。”黄馨治要求道,这个要求很快得到了满足,一份《阿塞条约》就此签订。“对了,既然各位大人都要回国请示,本官就把我朝的另一个建议一并提了,请几位大人一同回国去。”条约签订后,黄馨治又抛出一个话题来。“鉴于缅甸侵略之心不改,不但威胁暹罗,安南、越南、真腊也有唇亡齿寒之余,因此我朝建议各国或组成一支万人之军,以备不时,当然我朝可以出兵四千。”

万人之军,若是平摊的话,扣除占城以外,各国只要各出两千人,而在华夏出了大头之后,各国甚至只要出千五之数,无论是从人力还是从财力来说对各国的影响都不是很多,但关键是,华夏出了大头之后,这支军队的指挥权自然就落到华夏手中了,这就是几个使者无法立刻答应,而需要他们带回国去禀明的原因。

这个最后的炸弹抛出之后,阿塞会议也就宣告结束了,各国使者各自回家,他们有太多的内容要报告上去,从这个角度来说,阿塞会议即便不是一次成功的会议、胜利的会议,也是一场注定影响深远的会议。

分别前,黄馨治单独找到越南的使臣:“丁大人,本官这里还有一份单独给贵国的建议。”

丁姓使者只好耐着性子听着,就听黄馨治说道:“如今安南已经按照我朝体制改制府县了,真腊也答应降省为府,暹罗向来也是用府县制的,只有贵国的区划有些不伦不类,我朝的意思是请贵国尽快更张,如此才显得天下一体。”

这是明显的干涉越南内政,但拳头大的说话才管用,因此越南使者只能唯唯诺诺的应承道:“下官定将大人的传话带回富春”

547。孙国安置

“学生见过师范!”在宋卡的海港码头上,时任暹南都护府的平为栋恭恭敬敬的向刚刚上陆的孙有劳行礼着。“师范一路辛苦了,学生已经在城内备好馆驿,还请师范移步休息。”

“朝光,劳你费心了。”孙有劳显然对面前这位出自童子军丙辰期的一方大员还有印象。“孙某待罪离国,接下来就要托庇与你的门下了。”

“师范定国暹南,是圣上的恩典,也是学生的机缘。”平为栋伸手扶住已经看上去垂垂老矣的孙有劳,嘴里动情的说道。“但有所请,学生当一力应承。”说话间,平为栋吩咐道。“来人,请师范的家人上车。”等部属们安排下去了,平为栋又向孙有劳邀请道。“学生已经在都护衙门摆下接风酒宴,还请师范移步。”

县官不如现管,别看孙有劳曾经是高居朝堂的枢密院副使,可是如今也算是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面对曾经的学生和下属的邀请,即便海路颠簸的眩晕还没有过去,即便一路上他曾经推脱了无数类似的邀请,此刻也不得不接受了下来。于是,孙有劳和家人交代一声,就带着两个儿子跟着平为栋来到了本地最高的衙署。

“师范,这是都护府长史唐松唐大人,这位是都护府司马史新史大人,这位是”

在平为栋的介绍下,孙有劳一一和本地官员们见过礼,同时也向平为栋几人介绍了自己的儿子们:“这是小犬辰纲、孝国,老大、老二,还不给几位大人见礼了。”

孙辰纲时年三十岁,孙有劳贬黜之前曾任从七品武昌农政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