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湮读耍�隙ㄊ腔涣颂�鳌!�

二郎是爹带着来吃的,已经是几年前的事儿了,以前他年纪小吃过的东西不多,觉得外面的东西好吃,现在长大了口味丰富了,这几个月又被二姐做的菜养挑了嘴,自然就觉得变了味。

“二姐,还是你做的面好吃。”夏二郎现在觉得还是自己家做的东西最好吃。

夏晓晴在前世就不喜欢吃面,家里会出现的面只有两种,一种是泡面,另一种是袋装的味千拉面。这两种面都有共同的特点,味道好面筋斗。来到古代后,因为都是吃的手擀面,不存在糊面的情况,所以夏晓晴就在面汤上下足了功夫。自己这吃遍现代的人都觉得好吃,二郎当然会觉得好吃。“先吃点垫点肚子,晚上回去姐给你做好吃的去。”

夏二郎听见姐姐的承诺,高兴坏了,觉得这素面也没这么难吃了。

看见弟弟吃起来,夏晓晴也跟着大吃了几口,觉得没之前么饿了,便停下了筷子。夏二郎虽然觉得不好吃,但觉得浪费粮食不好,也还是把自己的那碗面吃了个精光,又把姐姐剩下的半碗面也吃了。

夏晓晴也知道在古代粮食精贵不能浪费,但在前世生活了二十几年,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一时半会儿还是改不过来。

第四十六章 养殖场

草草地吃完午饭后,夏晓晴又带着弟弟往刘家村走去。此时刘家人才吃完午饭,家里男人们正坐在堂屋里,商量以后家里的生活安排。家里田地已经卖给了夏家,虽然夏家同意自家继续耕种,但每年要交回六成租子,剩下四成的粮食是远远不够自家人填饱肚子的。刘大贵就想跟几个弟弟商量看看,再去佃上几亩别人家的地回来种。家里没了田地,卖地的钱还了债,剩下的又要留着给爹治病,只靠两个弟弟在镇上打短工补贴,全家十一口人根本是吃不上一口饱饭,。

刘家人看到夏家姐弟又走了回来,怕他们有什么要紧的事儿要说,就赶紧请他们进屋里坐下说话,又叫了刘大嫂过来陪客人。

“二娘子,你们过来是有什么事儿吗?是地契有问题吗?”地契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难道是···,刘大贵想到这里面色发灰,有些担忧地问道:“还是,你不想把地佃给我家种了?”

“不是的,刘大哥。这五亩地我既然说了,就肯定是佃给你家种的,你就不要担心了。”夏晓晴看刘大贵误会,赶紧解释道。“我来是有点事想请你们帮忙的。”

“找我们帮忙?”确认了夏家会把地佃给自家种,使刘大贵放下心来。但听闻夏家二娘子是来找自家帮忙的,刘大贵又有些不解,他不知道自家能帮夏家做些什么。但想到夏家的帮助,就热心地保证道:“二娘子,不用这么客气,你是我家的恩人,有什么事尽管说,我们一定给你办到。”

“是这样的,刘大哥。早上你也看到了,除了买你家的地,我还买了四亩河滩地。”夏晓晴说道。

“二娘子,你就不该买那河滩地,那地长不出粮食来,你上当了,那张家早就想卖地,附近的人都知道底细,没人愿意买。早上我就想插个空,偷偷跟你说说,哪知道这么快就把契立下了。”刘大贵觉得二娘子心好,肯定是受了张家的骗,才买了那河滩地。

“刘大哥,那地的情况我知道。我买它来是有用处的,今天我就是为了这事来找你们的。”夏晓晴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我知道你家如今卖了地,再加上刘老爹的病,以后生活想必更困难了。那河滩地我家想在上面盖个鸭舍,以后专门在那里养鸭、养鹅,本来打算在这附近雇两个人帮忙喂养。”

“既然离你家近,我就想着先过来问问你们家,如果你们家人愿意,就帮我家看着河滩地养家禽。只是我家也没多少钱,最开始每个月只能给你们一百六十文钱,等以后鸭、鹅卖了钱赚了钱,我再给你们涨工钱。”夏晓晴之前想过,这养家禽的工作两个人就够了,每个月一百六十文钱,一年下来也有二两银子,也能买上四石粮食了,是比外面的工钱少点,但是稳定。“这钱是少了点,但养家禽这活,两个嫂嫂也干得,你们全当是贴补家用。”

刘家人正为今后的衣食发愁,听到夏家二娘子的话,都感激不已,觉得她真正是雪中送炭。

“二娘子,没想到你小小的人儿就有一副菩萨心肠,之前救了我家公公的命,知道我家困难,又来帮衬我家,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刘大嫂拉着夏晓晴的手,抹着泪说道。“这钱不少,不少。”

刘家几兄弟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道谢,又差点给夏家姐弟磕头下跪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