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钝,不知如何处置为好?”明觉看了看两件物事,说道:“这棋子是顾施主赠送与你,也是顾施主的一番心意,又非金银财物,你且收着吧。至于这个锦盒,也许关乎甚大,为师也难以决断,待晚膳过后你去亲见掌门方丈,请方丈示下罢。”慧远说道:“多谢师傅。”说罢,又将两件物事收入怀中。

便在此时,寺中的钟声镗镗想起,钟声急促。乃是全寺戒备的讯号,明觉一听,叹道:“几十年来未曾响过这般钟声了,上一次响起还是三十二年前。慧远,随为师一同去瞧瞧罢。”说罢,率先出了禅院,快步朝寺门外而去,慧远紧跟在后面。

少林寺寺门外乃是一片甚广的空地,待二人来至寺门外时,已然聚集了二三百名僧众,左右两侧各站列五十四名少林弟子,共计一百零八名,意为一百零八罗汉,其余僧众按行辈依次排列,数名空子辈高僧站于列前,各个表情凝重。片刻之间,全寺逾千名僧人都已聚集在了寺门外。僧人虽是众多,全场确是鸦雀无声,只听得山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

慧远瞧向寺门外左侧,竟站有二三百名武林人士,看衣着打扮,均是少林寺方圆几百里以内的武林人士,想是十日期限,再远的也难以赶来少林寺,否则何止二三百人,恐怕千人也不止。群豪之中竟也看到那名眼熟的短衫少年。

群豪见少林僧众如此严阵以待,也都是静悄悄的,偶尔有几个性情甚是急躁的也只是耳语罢了,所说之话无外乎“是不是那北方汉子来了?”“看这阵势,应该是来了。”“总算是没白来,终于可以大开眼界了。”“别说了,少林方丈出来了。”

只听得钟声三响,诸僧齐宣佛号道:“南无释迦如来佛。”声音落处,方丈寂苦与另外四位寂字辈高僧,缓步来到寺门前,众僧人一同躬身行礼。几位寂字辈高僧均已年纪甚高,小的也有七十余岁,高的似有八十上下。方丈寂苦居中而立,身形高大,面目慈善,虽已年近八旬,精神却是矍铄的很,双目炯炯有神,顾盼之际极具威严。

方丈寂苦面向群豪合什一礼,说道:“众位齐临少林寺,弊寺荣幸之至,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原谅则个。”群豪都道:“好说,好说,方丈不必客气。”

寂苦叙礼罢,气沉丹田,朗声道:“施主约定今日到弊寺一会,老衲寂苦已候多日,既已到了少室山,却又为何不到寺中一叙,是怕弊寺招待不周不成?”气吞云海,声纳百川,整个少室山都回响着寂苦的声音,这千里传音的功夫当真了得。

群豪听得方丈寂苦如此一说,颇感诧异,心下奇道:“少林方丈果然不同凡响,那北方汉子一到少室山,他便已知晓,佩服,佩服。”

其实并非众人所想那般,寂苦也没得先知先觉的能力,而是北方汉子约定十日后拜会少林寺之事早已传开,少林寺岂会不知?而此人又将中原四圣的步擎苍击败,更是不容小觑,几位寂字辈高僧亲历三十二年前的武林浩劫,此时又如何敢轻心大意?是以早安排数名少林弟子在上少室山的各处要道巡视把守,一旦发现可疑之人便向寺中报讯。

据一位巡山弟子回报,自今日晨起,便有一六旬老者在山腰处徘徊,此人紧锁双眉,意欲踌躇。寂苦与其他四位寂字辈高僧合议过后,依照弟子所描绘的身形样貌,举止神情,料想此人极有可能便是那北方汉子,只是猜想不出,为何此人在山中犹豫徘徊,一直不曾上得寺来?

几位高僧自晨钟直等到晌午,仍不见此人上得山来,始终在山腰徘徊,因此更加断定此人必是北方汉子无疑。商议过后,决定主动相迎,免得日后遭人议论,说我少林寺忒也小气怕事,遂命弟子敲响警钟,众弟子齐聚于寺门外。

寂苦话音甫歇,听得极远处传来一个粗犷的声音道:“寂苦方丈亲自相迎,晚辈当真是荣幸之至。”声音自山下传来,丝丝入耳,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真切。此人每说一字,便似近了数丈,当说到“之至”二字之时,但见不远处人影一闪,一位灰衫老者已至近前,轻功造诣令人咋舌。

前言

作品采取渐入佳境入题方式,开端之处稍显平淡,但越到后面越精彩,还望大家能多多支持。

第一主角在第十三回正是登场,第二主角将在第四十回左右登场,第三主角则在第一回合出场。

第三回(第五节)千年古刹几为浪中舟

慧远定睛一瞧,不免大出意外,此人便是与自己同行数日,通夜弈棋,又赠送自己棋子的顾剑成。

慧远顿觉自己上了顾剑成的当,转念一想又完全不对,自忖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