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杨参谋经过策划和计算,就给这个县武装部的上级军分区打电话,安排了接待车队住宿的任务,还有后勤保障,以及车辆的油料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一项供给不到位,驰骋千里的车队就会变成一堆废铁。

杨参谋和羽队长既是老战友,也是老乡和很要好的朋友,彼此之间都很欣赏。在当兵的这些年里,两个人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互相鼓励,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羽队长身处一线,发挥的余地和空间更大,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让杨参谋自豪的同时,更多的是骄傲,这是不争的事实。

可另一个方面就是担心和无奈了。高原一行,他把车队带成了全军区学习的英雄车队,他也成了功臣,同时有受到了处分。为了救战友又受了伤,差一点就命散黄泉,与牺牲在高原的战友为伍,着实让杨参谋为他捏了一把汗。

已经没有活路的他,在所有人不抱希望的情况下,竟然命大福大造化大,硬是不服从阎王爷的调令,挣脱了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的束缚,活灵活现的回到了人间,一如既往雄风不减,不计后果的像个拼命三郎。

康复了的他,被调到了现在的这个车队,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车队治理的风生水起,威风八面,就连中央军委都打电话慰问,不让人刮目相看,都由不得你。

功过是非是均等的,这是辩证法,也是事实从在。他表现突出,在立功受奖的同时,有犯着不可饶恕的过错。为了改善车队的伙食,他偷卖农场的粮食;为了救被大火吞噬的村庄,不经过请示私自出兵;在抗旱救灾中,又折了一台车一个兵。

军区为了严肃军纪,在表彰他的同时,处分也是少不了的,功过是非要分清楚才行。一个小小车队长的问题,是瞪不了大雅之堂的,他居然摆在了司令部的军情会议上。首长们只是嘴角一动:杨参谋看着办吧。

看着办吧?这不是没有原则的话吗?处分也可以?不处分可以?这让杨参谋左右为难,一边是首长的指示,你办不好,就是你没水平;一边是自己要好的老乡朋友,他拼上命的在履行自己的使命,每每到危急关头,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生的希望和机会留给战友们,而自己却与阎王爷握手问好。

伤痕累累体无完肤的他,在人们为他和他的车队庆功的时候,他却躲在无人处默默地流泪,默默地舔着流血的伤口,思念着家乡,思念着妈妈……

再怎么受苦受累,他也不敢告诉妈妈知道,他怕妈妈为他担惊受怕,更怕妈妈伤心流泪。那样的话,自己的一切付出,又是为了什么呢?

保家卫国,是自己从小就有的梦想,争取立功受奖是每一个军人的梦想,也是为家乡争光,为妈妈争光,是永远不竭的源泉。母以子为贵,妈妈的脸上有儿子争的光,就会不辜负妈妈屎一把尿一把拉大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而感到莫大的幸福和自豪,也会有无穷无尽的成就感。除此之外,还能图什么呢?

杨参谋是左右为难的找不到平衡点,只有一边把羽队长立功的喜报寄回他的家,把他说的那么的神勇无比,那么的功勋卓著,简直就是活雷锋。一边又写对他的处分决定,还得罗列些不伤皮肉的“罪名” :什么目无组织纪律、什么个人英雄主义、什么管理欠佳、什么用兵不善等等。一个行政警告的处分和立功的事迹决定,同时装进了羽队长的档案。

这样的事可不好办。一边是歌功颂德,一边是吹毛求疵;一边是美轮美奂,一边的臭屎一泡。杨参谋就在这种局面中维持着平衡,那一头都不能偏,不然的话就成了跷跷板,不好玩了。

立功喜报是寄回家了,处分决定却要当面兑现。就在这次车队出发的时候,他本想当面把“手续”办了,可看到羽队长后就没有了勇气,又看到士兵们热火朝天的劲头,他犹豫了。这样做会不会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就在他犹豫不决中,车队按时出发了。难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改变什么吗?

人啊!有些时候面对起来咋就这么难?假如没有什么情感的话,是不是就没有这么难了?不过,那样的话,活着又有啥意思?就在这舍去中活人,你会活的更精彩,这才叫活人的生活。

被刘晓强喝住的那位军官也是个人物,把并在一起的手脚活动了一下说:“报告羽虎佳同志,我是奉军分区的命令来迎接你们的。军分区是接到军区司令部杨开元参谋的命令,他说,只要我们能说出他的名字,你就会执行的。”

羽队长一听,这位军官说的是头头是道,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他把手举起轻轻的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