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部分 (第1/4页)

焙蛞丫�瓿闪�2艘,另外2艘也已经在船台上铺好了龙骨,正在加紧建造。但是2031年,中国修改了后两艘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并且暂时停止了建造工作。到2033年,中国对这两艘战列舰进行了改造,将动力系统换成了全新的聚变动力系统,于2034年重新动工建造。虽然,后来这两艘战列舰也被称为“兴凯湖”级战列舰,但是谁都知道,这应该完全算着全新的一级战列舰了,准确的称呼应该是“青海湖”级战列舰了!而中国建造聚变动力航母是从2040年开始的,因为在此时,聚变反应堆的体积已经再一步缩小,能够满足装备中型舰艇的需要了。而在中国开工建造第一级聚变动力航母的同时,也开始建造聚变动力巡洋舰,驱逐舰以及潜艇。而最后,前面6艘没有使用聚变动力的战列舰也进入船厂进行全面改装,换上了改进的聚变反应堆,并且对战舰上的设备进行了改进,这也是“太湖”级战列舰能够服役50多年,直到2060年之后才因为舰龄太老而退役的主要原因了!

欧洲方面的发展路线其实与中国差不多,只是欧洲人瞄准的第一个目标是聚变动力潜艇,或者说是第二代核潜艇!因为欧洲在潜艇方面的实力确实比中美要差多了,而在数次战争之中,中国与美国的核潜艇都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欧洲深知,如果与中美海军交战的话,他们将在潜艇方面吃大亏,甚至输掉整场海战!而发展一种新型的核潜艇是欧洲海军建设重点中的重点!而且,欧洲在聚变反应堆小型化方面的进展是最快的,到2035年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能够在潜艇上使用的聚变反应堆的设计工作,并且开发出了磁流体推进技术,解决了潜艇高速航行时的噪音问题。而随着这些技术难题的解决,欧洲于2036年开始建造第一种以聚变反应堆提供动力的核潜艇。但是建造工作在2038刚完成了潜艇主体建造工作时停止,因为此时欧洲研制的聚变反应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一个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暴露了出来,严重影响到了反应堆的安全性!而等到欧洲解决了相应的技术难题时,已经到了2040年,中国与美国也开始建造自己的聚变动力核潜艇了!

在军用聚变反应堆的能量转换器方面,中美欧三个国家采用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道路。因为聚变反应堆并不同于裂变反应堆,技术跨度太大,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崭新的,没有什么好借鉴的地方,都需要从头研制。但是,在一些地方,比如2级回路方面又需要使用到裂变反应堆的一些成熟技术。而正是三个国家在裂变反应堆方面技术水平以及研究专长方面的不同,最终造成了在聚变反应堆的开发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别!

美国在裂变反应堆的技术方面最为成熟,而且技术也最先进,特别是在压水堆方面的技术非常成熟,直到“弗罗里达”级核潜艇,美国都是使用的压水堆,并且有效的控制了潜艇的噪音,可见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有多成熟与先进。所以,在研究聚变反应堆的时候,美国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自己成熟技术的优势,用水做能源转换介质。所以,美国还是走的压水堆当面的路线,而且因为技术成熟,走得还比较顺利,只是在一回路的能源转换方面遇到了一点难度,但是很快也得到了解决!

中国在发展核潜艇的时候,从095级采用的是气冷堆技术,即以二氧化碳或者氦气作为第一回路的能源转换介质。因为这一技术在2010年之前仍然没有成熟,所以中国在这条研究道路上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气冷堆的安全性以及功率转换效率要比压水堆好很多,但是同样存在体积过大,功率密度(这与转换效率完全不是一回事)低的问题。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使用在097级核潜艇上的气冷堆的技术才得到成熟,成功的缩小了反应堆的体积。所以,中国在研制聚变反应堆的时候,仍然采用了这一技术。因为安全性更好,而且功率转换效率高,所以中国在聚变反应堆方面的研究速度是后来居上,特别是在解决了反应堆体积的问题之后,中国发现自己走的这条路完全选对了!

欧洲最初发展的核潜艇基本上都采用了压水堆技术。但是后来美国与欧洲关系破裂,禁止向欧洲提供任何核反应堆方面的技术。而法国本身在研制反应堆方面的技术就比不上美国。而在后来持续了20多年的研究中,欧洲通过在陆地上使用聚变反应堆发电的时候发现,其实液态金属才是聚变反应堆的最好能量转换介质,并且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这上面。但是,这一反应堆技术最大的问题是一回路的抗腐蚀与高温下的工作稳定性,以及在二回路中的预热问题。虽然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容易解决,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