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部分 (第1/4页)

后引导导弹进行攻击。每艘防空导弹巡洋舰上有4部火控照射雷达,为导弹最后的攻击阶段提供帮助,对目标进行大概2秒钟的直接照射,导弹则依据目标发射的雷达信号来修正攻击线路。而一部火控雷达在6秒之类能够引导3枚导弹攻击,所以一艘防空导弹巡洋舰一次能够拦截12个目标。而防空导弹驱逐舰上只有3部火控照射雷达,一次就只能拦截9个目标了。虽然主要的工作都由计算机在负责,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人在回路”的方式,让战舰上的防空控制官兵直接引导导弹对个别目标进行攻击。当然,这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才会使用的,主要就是用来对付个别高危险性,但是计算机无法分辨出来的目标!

18艘防空导弹战舰同时作战的威力是非常巨大的。美国曾经做过一次计算机模拟实验,如果18艘CG21巡洋舰同时进行舰队防空作战的话,至少能够抵抗500枚导弹的攻击,而且这还只是远程防空系统的能力。如果配合近程防空拦截系统的话,理论上可以抵挡住700到800枚导弹的同时攻击!

虽然,中国的防空导弹巡洋舰与防空导弹驱逐舰的防空作战性能比CG21巡洋舰要差一点,但是差距并不大,特别是在远程防空能力方面,并没有质的差距。当然,计算机模拟出来的结果,并不能够代表实战,因为实战中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这时候,就有3艘巡洋舰上的火控雷达出现了问题,因为在外执行战备巡逻已经半年多了,这已经超过了军舰普通的巡逻时间,电子系统都无法进行大修,出现问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日本的反舰导弹在很多方面就是针对中国舰队的防空系统设计的,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当远程防空导弹进行了三轮急促拦截之后,仍然有50多枚导弹进入了末段攻击阶段,抛掉了弹体,开始向中国舰队的航母发动最后的冲刺。

进入中段拦截作战的时候,所有防空战舰上的中程防空导弹纷纷飞起。但是,这些防空导弹很多都来不及加速,在没有达到最大速度,也就是没有达到最大机动能力的时候,已经有一批日本导弹呼啸着掠过了这些在外围执行防空作战任务的防空战舰,它们的目标不是这些充当保镖的,低价值的防空战舰,而是舰队核心处的5艘航母!

此时,在航母身边的保镖就只有4艘战列舰了。4艘战列舰都已经机动到了航母身边,在距离航母不到500米处,掩护着航母的侧翼,同时战列舰上的末段反导系统开始工作!

比起别的防空战舰来讲,战列舰的体积更大,虽然更容易受到打击,但是能够装备的防空武器也就更多。每艘战列舰上出了5座高能激光拦截器之外,还有4座7管30毫米速射炮,6门“弹雨”拦截系统(以澳大利亚人发明的“金属风暴”为基本原理,利用几乎同时发射大量弹药形成弹幕,拦截来袭的导弹),另外还有大量的电子干扰设备。而且,从某些方面来讲,战列舰长达270米的舰体,也是航母的一道防护屏障!

最后还有12枚日本导弹突破了所有防线,但是,这些导弹在最后的自导阶段,几乎都把目标锁定在了信号更强烈的战列舰身上,而放弃了信号要弱得多的航母。当3枚导弹击中了“洞庭湖”号的时候,这艘庞然大物在海面上震动了几下,硝烟散去之后,舯部留下了2个10多米的口子,但是在吃水线以上,出了破坏了这里的电机系统之外,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而A号炮塔也受到了打击,但只是在炮塔的正面留下了一个不大的弹坑,让A号炮塔的转动机构失灵,别的就没有什么影响了。

“洪泽湖”号遭到了2枚导弹打击,但是只有1枚导弹爆炸,摧毁了战列舰尾部的直升机起降平台,并且让尾舱里的20多名水手丧生之外,就没有更大的破坏了。而“洪泽湖”号的战斗力也没有受到影响,只需要在海上进行一些修补,就能够继续作战。

“鄱阳湖”号遭到了2枚导弹打击,一发导弹打在了战舰中桅上,破坏了上面的所有雷达天线,以及通信天线,另外一发到达命中了舰艏,将50吨的锚炸到了海里,并且使战舰的艏部完全变型,需要进港维修,不然航行性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太湖”号受到的打击最严重,两枚导弹几乎打在了同一点上,舯部35号舱完全受损,产生了大量的进水,相邻的34与36号舱也产生了大量的进水。只是战舰的电力系统并没有遭到破坏,抽水机很快就开始工作,控制住了进水量。舰桥挨了一枚导弹,这只是一个航海舰桥,而并不是作战舰桥,所以只有二副与几名水兵被炸死。尾部的C号炮塔侧面挨了一发导弹,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