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部分 (第1/4页)

正是处于这一种分析,很多人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放弃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再联系到中国经济在与印度战争期间的衰减,更多的人认为,中国需要时间来消化前面扩张的成果,并且稳定国内经济,等到国内经济更强大之后,才会进行下一轮的扩张。换句话说,中国是以退为进,通过裁军来退出现在的世界纷争,安心的发展经济,特别是国防预算减下来之后,已经能够提高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了,而复员的200万生力部队,更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而当中国的经济更加强大,能够支撑起更大规模的战争的时候,恐怕再也没人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了。所以,更多的人认为,中国的裁军,是世界从新恢复稳定,恢复和平的象征,更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世界各大国的表率。

首先看出问题的是美国,毕竟美国最担心中国。即使欧洲强大了,最终取代了美国的地位,那也是同根同种,这总比中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要好吧。所以,美国对中国的任何变化,以及中国做出的任何行动都非常重视,而他那一帮专门研究中国的国际问题专家,肯定也不会放过中国任何的蛛丝马迹吧!

按照美国得出的结果,这次中国确实是在以退为进,但是中国裁军200万,对中国军队战斗力的影响,恐怕并没有数字上的那么大!被裁减的基本上都是2年制义务兵,而且主要是乙级部队。在陆军削减的120万部队中,乙级军有24个,这就占了100万,另外还有20万各甲级军中的义务兵。另外,空军裁减掉的50万,是那些没有战争经验,同时装备已经过时的航空军,这对中国来讲,迟早也是要退役的,现在却被一起算了进来。而裁减最少的海军,30万的裁员中,各地方基地的臃肿多余人员就占了25万!而另外5万,也是装备落后的近海巡逻舰队,而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根本就没有受到影响,甚至还随着新型战舰的大量服役,有所增强!可以看出来,中国裁减的都是义务兵,而且是已经没有多少使用价值,战斗力低下的义务兵,这其实也为中国军队职业化铺平了道路。

再从中国裁军之后的部队结构上来看,中国通过削减臃肿的军事机构,不但省了钱,增强了经济建设的力量,同时更为中国军队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在裁军之前,中国的士兵,士官以及军官的比例是20比3比1。换句话说,中国军队是一个两头重,中间轻的军队,而这是极不合理的结构。在战斗中,士官是军队的骨干,按照西方国家的军队结构,士兵与士官的比例是3比1,甚至1比1,以技术兵种为主,同时更加强调职业化。而士官与军官的比例一般是5比1,甚至10比1,这不但能够精简部队的指挥结构,同时也减少了军队的人员费用开支,更增强了军官之间的竞争,扩大了军官的来源,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军官队伍创造了条件。而从这也可以看出来,中国军队的总体素质并不高,因为采用的仍然是义务兵役制,一般的士兵服役时间只有2年,恐怕等他适应了军队之后,服役时间也就快到了吧!所以,中国军队一直是在培养人才,同时流失人才,导致军队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现在,中国一口气裁减掉了200万,这其中绝大部分就是义务兵,同时让部分吃着粮饷,却没有发挥多少作用的军官复员。所以,裁军之后,中国的士兵,士官与军官的比例成为了20比7比1,基本上达到了西方国家的水平,而这也是职业化军队的标准之一!现在250万中国解放军中,志愿兵已经占到了85%,而从此开始,虽然中国仍然保持着义务兵役制,但是志愿兵成为了解放军的主力,而义务兵只是志愿兵的一个来源。这一来,中国不但能够节约下大量的人员费用,同时随着保有的装备数量减少,装备维护费也减少了很多,让本不多的军费能够用来提高军人的待遇,并且研制与采购新式装备。可以说,这自新中国第一次大裁军之后,规模最大的裁军行动,为中国军队今后的发展,开启了一扇成功的大门!

其实,最让美国担心的并不是这个。中国出了解放军之外,还有着数量众多的准军事化部队,以及预备役部队。再转头看下中国解放军在裁军之后的结构,恐怕这个道理很多人都能够明白了。除了解放军,中国有800万左右的武装警察,这是中国最重要的准军事化部队。和平时期,这些武装警察承担着镇守地方,以及维护国内稳定局面的工作,而战争时期,这支武装警察部队能够迅速的转为正规军,承担起战斗任务!另外,中国至少还有2000万民兵,而这些民兵多数是从部队退役不到10年的军人。换句话说,只要中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