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部分 (第1/4页)

精力更集中。

“马上开辟新的战场,趁现在我们还能够控制中部战区的时候,打印度一个措手不及!”周国辉的话很坚决,“此时,我们已经尽量在干扰印度的通信,所以,印度现在还没有发现第一集团军即将崩溃。但是,我们的干扰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而且也不可能永远的保护这个秘密。所以,现在马上开辟新的战场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王一林的目光在烟头上停留了一会才抬起头来:“那以你看来,现在对印度的欺骗还能维持多久,这够让我们做好开辟新战场的准备吗,同时,开辟新战场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吗?”

虽然王一林不是很懂军事,但是却问出了几个专业性的问题来。其实这也年算是什么高深的问题,只要想通了周国辉的话,就自然会考虑到这些问题了。

“我们的干扰,至少能让印度在48小时之内无法确认第一集团军的情况!”这些都是周国辉从许常青那得到的消息,“而我们一直在紧张准备着开辟新战场的事情。现在,基本上战前准备工作都已经到位了,剩下的只是让部队适合即将开始的战斗,同时协调各部队之间的配合,这个工作只需要24小时就能完成。而我们的作战计划也已经在修改之中,大概在部队准备好之前,就能够做好。所以,我们最快应该能够在24小时之内发动进攻,开辟第二战场!”

王一林点了点头,算是对周国辉他们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认可。但是他并没有插嘴进来,因为还有问题并没有解释清楚。

“而从战局的变化上来看,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开辟新战场的理想状态,但是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即使有困难,相信我们也能够应付!”周国辉这次就没有那么肯定了,“现在印度军队已经开始调动,而在24小时之后,他们进行调动的部队应该更多。虽然,东部地区的印度军队几乎没有出现什么变化,但是现在印度准备用在东部战场上的预备部队都被抽到了印巴战场上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许我们的第一波进攻将面临不小的困难。但是印度军队缺乏预备队,顽强的防御不会持续多久。所以,我们的进攻只要克服了第一关的困难,后面将会比较顺利!现在,时机算是差不多成熟了!”

王一林皱了下眉头,因为他对这个回答不是很满意:“那你能保证在新战场上的成功率有多高?我们将有多大的伤亡,而且准备让谁去指挥这个战场上的战斗呢?”

“成功率应该超过了80%,但是伤亡肯定不会很小!”在这种两人的场合中,周国辉并没有必要隐瞒事实,“但是,我们已经对空中力量进行了加强,而且进攻的准备做得很充分,我们可以依靠火力上的优势来抵消兵力上的差距,同时通过强大的空中打击尽量减少部队的伤亡。而为了保证在这一战场上的迅速胜利,我准备让罗开去指挥这边的战斗,相信以他的能力,应该能够让我们感到满意!”

“你准备了更多的空中力量?”王一林惊讶的看了周国辉一眼,“前面你不是已经说过,现在空军的兵力完全不够用,而后方的工厂也不可能马上补充更多的战机,你的空军部队是怎么来的?”

周国辉笑了一下,把他调用海军航空兵来承担这一战区空中支援的计划讲了出来,这才让王一林明白了过来,不然他还真要以为这位总参谋长要么是有变戏法的能力,要么就在说大话了。

“我看罗开也很适合担任这一战场的指挥官!”王一林点了点头,但是没有马上同意周国辉的意见,而是思考了起来。

在台湾解放战争时期,王一林担任的是国务院总理,而罗开是前线总指挥,两人一前一后,配合得还不错。所以,王一林对这位上将的能力非常了解。如果说许常青是稳重型的指挥官,擅长的是打大规模战争,打大仗,打硬仗的话。那罗开就是一位非常适合进行快速进攻,并且非常善长将部队的能力完全发挥出来,以最快的速度赢得战争,是一位在进攻上非常富有创造力的将领。而通过三个月的战斗,就解决了原本计划最少要用半年时间来完成的台湾解放战争,这就能够看出罗开在指挥进攻上的能力有多强了。而现在,在印度的新战场上,绝对是一场以进攻为主的速决战,而中国能够从这个新战场上获取到多少的利益,就要看指挥官能够将进攻的速度提升到多高的高度上来。所以,让罗开去指挥战斗,应该是最佳的选择。只是王一林稍微有点担心,罗开是那种不太计较部队伤亡的指挥官,一场台湾战争就阵亡了5万多名官兵,同时伤兵的数字也超过了15万,如果再来这么大的伤亡的话,中国政府要承担的军事压力肯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