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部分 (第1/4页)

去了。现在前线的战斗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即使印度的反击已经结束了,但是志愿军的将士还远没有轻松下来,在新的目标下,他们还需要继续努力的战斗!

第十一章 高峰时刻

第十一章 高峰时刻

印度的化学武器风波在国际上引起的反应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要证明中国交出来的这些证据,需要一段时间,由国际组织进行调查。虽然欧洲对此事的反应非常大,但是在证据被证实有效之前,欧洲是不会做出过激的行动的,毕竟只要欧洲一动,那这场战争还真无法收拾了。而且,美国在背后向欧洲做的工作不少,也影响到了部分欧洲国家的态度。

出了欧洲的反应之外,俄罗斯的反应也非常出人意料。按照很多人的理解,俄罗斯与印度是传统盟友,不管是在战争爆发之前,还是在这一个多月里,俄罗斯一直坚持向印度输出武器,只是改为了现金交易。但是,当印度的化学武器风波出现之后,俄罗斯的态度一下来了个180度的转弯,开始禁止向印度出售一切武器了,甚至连为以前出售的武器提供后勤保证都禁止了。虽然俄罗斯的态度变化很快,但是也不难理解。作为传统盟友,印度现在投入到了美国的怀抱中,而俄罗斯又处处受到美国的打压,对于这种背叛行为,俄罗斯当然不会给印度什么好果子吃。之前没有对印度下手,是俄罗斯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而现在理由送到手里来了,俄罗斯自然要给印度一点颜色看了!

但是,这次化学武器风波的效果还远远没有表现出来,毕竟印度是一个国际性的大国,他并不是伊拉克,谁也不敢草率的处理这个问题。但是,战争却不会等任何人,就在国际社会为印度的化学武器所担忧的时候,在战场上,中国志愿军与印度军队的对抗终于达到了高潮。

当印度军队开始突围的时候,奇拉维上将是报着必死的决心来指挥战斗的,他很清楚的知道,哪怕有一点工作没有做到位,他们的突围都将遭受失败,而失败的代价是让中部战场成为印度军队的坟墓!

为了鼓舞部队的士气,并且能够更好的指挥部队行动,奇拉维并没有如同大多数印度的将领那样,在部队还没有撤出去的时候,自己就先跑了。当然,奇拉维也绝对不是那种会放弃自己部下的将领,按照他的一惯风格,只要还有印度士兵在战斗,他就将坚持到最后!但是,即使这位最高指挥官如此勇猛,却换不来印度人的胜利!

后来有名印度军史学家总结奇拉维的作战经历的时候,对这次行动中,上将为什么不阻止别的将官先逃跑感到很奇怪。就在奇拉维自己还坚守在战场上的时候,大部分的将官都已经先回到印度本土去了。但是这些“逃”回去的将官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不是在军事法庭上成为被告,就是被印度民族主义份子秘密的处死。很显然,他们的过错是无法得到原谅的。而这又从另外一个侧面来映衬了奇拉维的高大身影!

虽然,手里握有100万重兵,但是奇拉维很清楚,这次突围作战,他们是败多胜少。特别是中国强大的空中打击面前,他们只有被动挨打的命,就算做牵制的第一集团军的行动都成功了,他们也难以越过空降16军在前方组织的那道铁火防线。而战斗从一开始,就打得非常激烈,甚至超过了中印大部分将领的预料!

在左翼突击的第一集团军的一个装甲军只与志愿军39军交过一次手,就被39消灭了一大半,其中大部分都是被39军的远程炮火所干掉的。战斗还没有打到10个小时,在这个方向上的反突击就基本上失败了。而这个只剩余不到30%兵力的装甲军也退了下来,在防线的后方进行休整,同时充当起了防线左翼的预备队,看来,奇拉维已经把这支部队当做消耗品了!

而在右翼,迂回进攻39军后方的2个军,花了10个小时还没能前进50公里!甚至比步兵徒步前进的速度还要慢!原因很简单,一直在印度军队右翼活动的那支不到3000人的志愿军严重的干扰了这支部队的进攻,威胁到了这2个军的后方,导致部队进攻严重受挫。而在这里耽搁的时间,直接导致了第一集团军的作战计划破产,也就是印度人的牵制防御计划破产!

奇拉维的希望几乎都寄托在了右翼部队的行动上,只要这支部队完成了任务,他就至少有2天的时间可以进行突围作战。但是,现在奇拉维几乎绝望了。那支志愿军部队简直就如同影子一般订在右翼集群的旁边,只要有机会,就冲上来咬一口,给右翼集群造成伤害之后,在印度的部队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撤了回去,等到下次机会到来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