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6部分 (第1/4页)

这是政治改革的第二步,而且柯敏明在当着全世界的观众说出了这些话,无疑就是向那些仍然死守着旧制度,抵制改革的人宣战了!

从这里,就足以看得出柯敏明聪明的地方了,在调整政治基础的时候,他缺乏的其实是法律武器。而在改革人大的问题上,他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阻力!而现在,他为立法建立了基础,那么剩下的就是为司法建立基础了,而只有司法独立,而且具有影响力之后,才能够继续支持他的改革行动!从这一点上来看,毫无疑问的他正在给自己的下一步打下基础!

柯敏明也知道自己所能够掌握的时间并不多了,所以他很快就迈出了第三步,就在最高法院的基本组成制度确定下来,第一批法官正式上任的时候,柯敏明走出了第三步,即进行修宪工作。而这次,柯敏明将国家的命运交到了人民的手里,让人民来决定!

全国新的修宪讨论工作进行了半年,最后进行全民共投,而柯敏明挟战争胜利之余威,国内经济全面好转之风头,人民生活改善之优势,在这场全民公决中,他是最大的赢家,超过8《%的中国选民支持修改宪法,并且同意将修改宪法的工作交到由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组成的修宪委员会的手里。而实际上,这就是柯敏明控制的!

修改了宪法,实际上就是为柯敏明的政治改革建立了基础,毕竟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都是建立在宪法的基础上的,有了这部决定国家政治体制的法律的支持,那么柯敏明在修改政治体制方面就有了最为有力的一把武器了!

可以说,当时柯敏明能够在一年的时间之内就完成国家政治制度基础的改革,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了!而且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但是,他的改革本身就是不完全的,而且也是不稳定的!也许,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柯敏明打下的这个基础,从而就将所有的政治改革功劳都记在了他的身上,而这种说法肯定是偏颇的!

柯敏明打下了基础,而真正将这栋大厦建设完成的是他的接任者,即当时的国务院总理韩誉!

韩誉是柯敏明的第三位总理,也是在战争期间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而柯敏明选择这个接班人也是相当有眼光的,因为韩誉不仅仅年轻,有能力,有胆量,而且有理想!这一点,让韩誉成为了真正的建设家。当然,历史上,对韩誉的评价其实并不高,但是这却不能埋没他的功绩,因为他做出的贡献并不比柯敏明少多少!

这场政治风波足足刮了十五年,当韩誉离开了中国国家元首的位置时才得到了确立,这是一场艰苦的革命,或者说,更像是一场艰苦的战斗,政治上的战斗!

第六章 救赎战争

第六章 救赎战争

中国国内风云变滑之时,国际社会上也是一片喧哗,经过了数个月的准备,第一个战犯法庭在旧金山成立了!而随后,又在柏林与广州分别成立了两个战犯法庭,一场针对战争罪犯的大审判活动开始了!

如果说战争是破坏的话,那么战犯就是这些破坏份子中最臭名昭著的,十恶不赦的罪大恶极者。审判战犯,是对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一个回答,也是对战争的一个终结,更重要的是,这是战胜国宣布胜利者地位的一种方式!

最初,同盟国集团经过商量,只准备成立一个战犯法庭的,地点设在了上海,但是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后,上海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而紧张的灾后重建工作还没有结束,所以就将地点改在了广州。同样的,在战争结束之后,因为新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多出来了很多必须要审判的战犯,所以又在旧金山与柏林增加了两个战争法庭,负责审理一些次要一点的战犯,而头号甲等战犯仍然在广洲受审。

在旧金山审判的主要是在战争中犯下了人道主义毁灭罪行的战犯,其中主要是那些在美国本土迫害华人,以及其他同盟国移民以及移民后代的美国战犯,另外还有一部分墨西哥战犯,以及加拿大的战犯。

这里是最先开始审判战犯的地方,最初,战争法庭准备设在华盛顿的,但是华盛顿的基本城市功能都没有恢复,根本无法为审判战犯提供合适的场所,所以,最终只能将地点改在了没有受到多大战争破坏的旧金山。而具体地点是在旧金山的斯托克顿镇,这里距离海岸线较远,也没有受到海啸的侵袭,在战争结束之后,城区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面貌,而且这里原本就设有一座美国联邦监狱,所以正好可以用来关押战犯。

审判战犯本身就是一件相当麻烦与烦琐的事情,首先,必须要确定审判团,即法官组的成员,检控方,律师团,以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