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部分 (第2/4页)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发展,中国的军事技术最终超过了欧美。而这其中,三军指挥学院做出的贡献绝对不可小看!

正如鲁毅海军元帅的回忆录中所记载的那样,当时的形势是混乱而且复杂的。不仅中国的国内局势很复杂,世界局势照样复杂。在欧美中三个超级大国都没有能力对付相互摧毁的战略威胁之前,世界大战不可能爆发,但是局部的战争与冲突却从来没有简短过。可以说,2060年到2080年这一段时期内,是世界冲突高发期,甚至远远超过了2008年到2035年这段时期。但是,所有的冲突基本上都限制在小规模局部战争的范围之内,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有限。而且,最终都随着超级大国的干涉而终止。当然,每一个超级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是不惜使用自己手中的军事力量的!

就在这个时候,鲁毅于2060年初,乘上了一艘海军的战列舰,前往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接任印度洋战区司令官的职务了,同时,他还将担任印度洋舰队总司令。出发的时候,他没有选择坐飞机,因为他是海军将领,他想以海军的方式前去。同时,他也想在海上的这段时间里,仔细的想下应该到印度洋战区做点什么,同时了解一下海军舰队的实际情况。当然,鲁毅非常清楚,这次的印度洋之行是相当艰难的,因为印度洋地区一直是世界热点地区,是中美欧俄四国力量的交汇点。虽然中国在这里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这并不表示在这里就没有一点威胁了。

在海上的几天中,鲁毅再次感受到了当年指挥舰队作战时的那种体会。这是很难得的,作为海军上将,如果不爆发大规模战争的话,他其实已经没有了指挥舰队作战的机会。按照海军部新的规矩,应该重点培养年轻将领,而岁月不饶人,鲁毅已经算不上是年轻将领了。现在的舰队司令官一般都是中将军衔,而他也只是兼任了印度洋舰队司令一职,一般的时候,都有那名少将参谋长负责舰队的事情,而鲁毅的主要职务是印度洋战区司令官,这才是他工作的重点!

到了科伦坡之后,鲁毅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与许三立,皮定均,陈凯以及席林四人商量的办法,对印度洋战区司令部进行了改革,将那些思想迂腐的将领都放到了空位上,有的还被直接遣送回国。同时,也开始了对印度洋舰队指挥班子的整顿。整个工作持续了3个月左右,整个印度洋战区的指挥体系就已经掌握在了鲁毅的手里,同时印度洋舰队也有了一套新的指挥班子。

接着,印度洋战区的兵力得到了加强,因为美国已经加强了在迪戈加西亚,这个美国在印度洋上唯一的一个军事基地的驻军。而欧洲也开始在叙利亚加强兵力,俄罗斯更是将部队摆到了高加索山脉的北面。印度洋的局势已经不稳定了。为了稳固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统治权,印度洋舰队获得了一支新的航母舰队,同时潜艇部队与巡逻舰队都得到了加强。而印度洋战区的空军与陆军部队也得到了适当的增加。以中国当时的军事体制,因为印度洋战区位于东南亚战区与大西洋战区之间,所以能够迅速的从这两个战区得到支援!

印度洋的局势确实不稳定,因为中国最终完全的控制了整个东南亚地区,随即就陷入了南越的游击战的泥潭之中,导致中国无法分心别处。而这就给那些窥视着印度洋地区的列强留出了空子。

首先出现问题的是高加索地区。俄罗斯在车臣打了3次,但是并没有能够完全消灭车臣的恐怖份子,因为欧美都不希望看到俄罗斯获得一个安定的环境。而俄罗斯也是四大强国中最弱小的一个,同时与中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最终,车臣成为了在该地区爆发的第一场地区性冲突。

车臣危机是在鲁毅到达印度洋战区10个月之后爆发的,当时鲁毅已经意识到了车臣局势的危险性,所以向伊朗增派了2个陆军作战单位,并且增强了在伊朗的空军力量。这些行动,最终都带来了巨大的作用。而鲁毅的一生,也注定不会平静下来过安稳日子!

第四十三篇 混乱尘世 第一章 熊之跳蚤

第四十三篇 混乱尘世 第一章 熊之跳蚤

车臣,俄罗斯的一个很小的加盟共和国,但是却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中,成为了俄罗斯最主要的内部矛盾。当俄罗斯好不容易摆脱了经济的窘迫局面时,车臣的那些叛匪们总会在适当的时候跳出来,给俄罗斯制造点麻烦,限制这头北极熊复苏的速度。而更为可悲的是,俄罗斯在解决车臣问题方面,却总是那么的不得力,总要留下一点祸患,似乎为着下次危机在做准备一样!

在2061年初爆发的车臣危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