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3/4页)

许多渠道收集来的证据似乎表明,当时德国人打算在贝希特斯加登周围的山 地要塞中进行最后的拼死抵抗。在收到蒙哥马利 3 月 27 日电报的同一天,

艾森豪威尔收到马歇尔的一封信。这封信要求他注意“防止(敌人)形成任 何有组织的抵抗区,南方的崇山峻岭地区有可能成为这样的地区之一”。由

于这些原因,艾森豪威尔改变了既定作战方针,并于 3 月 28 日的下午和晚 上,发出了三封至关重要的电报。

第一封电报是发给斯大林的,其目的是要了解俄国人的计划,以便协 调盟军与俄国人的行动,防止出现任何混乱。在电报中,艾森豪威尔毫无戒

备地向斯大林泄露了自己下一步的打算:包围鲁尔,然后在爱尔福特—莱比 锡—德累斯顿地区与俄国人会师,如果可能的话,再往南一点在雷根斯堡一

林茨附近会师。第二封电报发给马歇尔,报告自己的行动与决心。第三封电 报发给蒙哥马利,但没有给伦敦去电报。

艾森豪威尔在给蒙哥马利的电报中写道:“我原则上同意你在鲁尔以东 与布莱德雷会师的计划。??一旦你部和布莱德雷部在卡塞尔一帕德博恩地 区会师,第 9

集团军将回归布莱德雷指挥。”在后来的一封电报中,艾森豪 威尔还说:“你会注意到,在我的意图中我没有提到柏林。对于我来说,那

块地方只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我对此从来不感兴趣。我的目标只是消灭敌 人的武装力量,摧毁其抵抗能力。??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就要大张旗鼓地

尽一切所能毫不拖延地跨过易北河,推进到波罗的海岸边的吕贝克,封锁丹 麦半岛。”这意味着蒙哥马利和英国人已被坚决地、毫不含糊地排除在最后

一场决战之外了。

蒙哥马利被弄得目瞪口呆。因为过去艾森豪威尔在讲到作战意图时经 常提到柏林,蒙哥马利一直对此深信不疑,并且他的部队已经开始行动了。

现在,面对艾森豪威尔这样的指示,他毫无办法,只得回电说:“从 FWD18272 号指示中我注意到,您打算改变目前的指挥结构。如果您感到确有必要,我

求您在我们到达易北河之前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对目前正在进行的伟大 作战毫无益处。”与此同时,蒙哥马利向伦敦报告说,第 9 集团军将要归还

布莱德雷指挥,布莱德雷将向莱比锡和德累斯顿冲击,参加最后的决战。

这个消息传到白厅只能是火上加油。随后伦敦、华盛顿和兰斯(盟军 最高统帅部所在地)之间便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但艾森豪威尔的新方针并没 有发生变化。3 月

31 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可了这件事,说:“德国的 战斗正处于这样一种时刻,战场司令官最能断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障最

快摧毁德军及其抵抗能力。”毫无疑问,这场蒙哥马利不是主角的争论使他 与盟军最高统帅部和最高统帅的关系更加恶化了。

然而,艾森豪威尔的行动产生了一个预想不到的、非常严重的后果。 斯大林一收到艾森豪威尔的电报,马上认为这是一个谎言。他推断,这只不过是美国人和英国人用来隐瞒他们决心独自夺取柏林这一图谋的一个圈套。 他立即把朱可夫和科涅夫召回莫斯科开会,并在会上命令他们连夜拿出尽早占领柏林的计划。

根据 1945 年 2 月 11 日雅尔塔会议批准的“日食”计划,战败的德国 应分成三部分,分别由英国、美国和俄国占领。像整个德国一样,柏林也将被瓜分为几个区,每个区由一个同盟国占领。但是柏林城本身将在俄国人控 制和支配的区域之内。鉴于这种情况和后来俄国人不得不从柏林的一些区中撤出,英、美军队不得不从他们的一些占领区中撤出这一事实,丘吉尔和蒙 哥马利坚持要向柏林挺进的看法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了。实际上,在对西北欧战役进行总估价的《西线的胜利》一书中,英国官方历史学家是毫无保留地 站在艾森豪威尔一边,而不是站在蒙哥马利一边。

渡过莱茵河后,蒙哥马利指挥部队迅速猛烈地向东挺进,但向易北河 挺进却并不那么容易。前进路上,河流纵横交错,当英军向前推进 200 英里之后到达易北河畔时,已在身后建造了 200 座桥梁,在易北河上暂停后,蒙 哥马利便日夜兼程前往波罗的海沿岸,以及时赶到那里,防止俄国人抢先进入丹麦从而控制波罗的海的人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