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页)

无法攻上巴陵城的城墙。

夜晚,蒙武领军继续进攻,吸引南齐军的注意,薛玄则领着万骑军从事先挖好的地道进入巴陵城,从内部瓦解敌人的实力,并占领城门楼,将大军放入,很快的便令南齐大军溃败。可是溃败的南齐大军并未如他们所预想的那样,朝巴陵南方的渡头撤退,反而是向东,快速行进,像是要去和洪峰会合,而北秦大军绝对不会愿意看到这种结果,立刻由薛玄领着所有的骑军追赶上去。

另一边正在牵制洪峰的陈俊接到南齐大军东进的消息,连忙抛开洪峰的军队,在往白安城的必经之地凤翔坡设计埋伏。等南齐大军行进到陡坡中间位置时,一人一个火把将整个凤翔坡的树木点燃,南齐大军死伤惨重,除了杨敬业和赵静领着两万多精锐逃出了以外,其余所有人全都被活活烧死。

而留在巴陵的蒙武也一点都不好受,薛玄领兵走后,北秦中军大营就只剩下不到十万人,其中三万更是一些无法行动的残兵。后来也不知是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一支军队,大约五万人马,盾甲齐备,武器精良,他们趁守军不备,迅速攻入城中,与北秦军展开巷战。

这是洪峰埋下的一招绝棋,将武安城的玄武军调往巴陵城,并会合自己麾下的一万铁军,隐藏在城郊的树林里,等北秦大军离开后,便发起进攻,打蒙武一个措手不及,蒙武被迫撤离巴陵城,而巴陵城则在两个时辰内,再度易手。南齐军得到巴陵城后,并未久留,而是放火将整个巴陵城付之一炬,随后朝巴陵渡口撤退。

薛玄得到消息后,分兵救援中军,自己则不理陈俊的劝诫,带领万骑、天雄二军继续追击杨敬业等人,终于在白安城外与洪峰的铁军不期相遇,结果大败而归。洪峰击败薛玄后,接应杨敬业的残军,随后朝白安城东南方的凌风渡撤退,在那里他早已准备好了撤退用的船只。

在薛玄败后,陈俊认为时机成熟,便自领麾下龙武军,追击洪峰,在南齐军到达凌风渡之前,追上了他们,并立刻展开攻击。由于没有防备,南齐后军很快便被消灭,前军则在洪峰的指挥调度下,犹如铁桶一般艰苦抵挡,终于剩余的南齐军全数登上了船只,驶离北秦的土地,最后陈俊只能望船心叹,时不与我。另外那一支近五万人的南齐军则因为五牙大舰封锁江面,无法渡江,而被孤立在了巴陵渡头,最后只能被迫投降。与此同时被壮武将军张孝则围困的宜阳守军见大势已去,也开城投降。

此时,北疆异族已经再玉门关结营而驻,就要攻打玉门关,而且北秦军也无力南征,只能退守武腾修养整备,静待朝廷旨意,而陈俊和薛玄二人则稍适修整,调集所有的龙武军和万骑军,领兵北上,入并州,出玉门,抗击南侵的北疆异族。

至此,秦齐两国历时四个月的天江之战就此结束,两国死伤人数将近百万,两国国力皆损失惨重。

北秦荆州南部四城,除了白安和武安两城完好以外,巴陵、宜阳全数被毁。近百万平民流离失所,食宿无定。北秦朝廷也因为此事,不得不开仓放粮,不过由于各级贪官克扣灾粮,中饱私囊,最后发到百姓手里的救济粮并不是很多,只是刚刚够一个人垫点肚子,因为饥饿难耐,易子而食的事时有发生,一时间号称天府之地的荆州变成了人间炼狱。

所谓官逼民反,荆州地界顿时盗匪横行,流寇四起,各个郡城皆无力抵挡,只能龟缩城内,期盼朝廷派兵救援。

由于有天江天险的保护,南齐国土并未受到战火洗礼,百姓也未被战火波及,算得上是大幸。不过南齐军方却没这么幸运,伤亡竟然高达六十万,而且全都是南齐军中的精锐。

北上入秦的六十万大军损失达到了八成、南齐水师、玄武军和驻守宜阳的七万军队全数覆灭,洪峰的铁军在陈俊的龙武铁骑奔袭之下,也伤亡惨重,损员近七成,各级领兵将领也相继陨落,这些职位上的空缺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铁军战力也削弱了不止一半。

整个南齐军方要想恢复开战前的水平,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然而最让南齐担心的是他们已经失去了天江天险,现在在天江水面上纵横的是北秦的军队,他们随时要防备来自天江北岸的袭击,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这次南齐败得太突然了,也败得太离奇了,整个局势在一瞬间便被扭转了过来,前一天还在叫嚣着攻入北秦京师,后一天却兵败如山倒,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因此南齐朝廷要找一个替罪羊,给南齐百姓和南齐氏族一个交代,而向来不受南齐朝廷上下欢迎的洪峰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成了这个角色。他被南齐皇帝削去了军职,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