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 (第1/4页)

、60架苏-22等共150架;各型直升机米-24、卡-25、米-4、米-8、米-6共140架。还有一些运输机、侦察机和教练机。不少美国人留下来的东西,基本上不能用了。

越海军,兵力4。5万人,包括3万海军陆战队;有11处基地。据说已具备两栖作战能力。去年年中,俄国贷款提供了一批旧的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和“基洛”级潜艇,他们刚接收不久,尚在培训中。

主力护卫舰还是旧的俄制、美制7艘,1997年,与俄罗斯联合建造了2艘小型护卫舰。巡逻艇和小型快艇:向俄罗斯购买了3艘“毒蜘蛛”级导弹艇;苏制黄峰II级导弹快艇8艘,图利亚级水翼鱼雷艇5艘,大胡峰级鱼雷快艇16艘,还有一些美制、俄制巡逻艇30艘。扫雷舰:共16艘。登陆舰:美制LST-511坦克登陆舰3艘,苏制北方级中型登陆舰3艘,美LSM-1中型登陆舰1艘。小型登陆艇:共30艘。此外还有上百艘武装鱼船编入海军。

越军为了继续霸占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甚至妄想占领全部南沙,他们继续在加强海空军。由于他们的实力与野心相距实在太远,只能借助距离的优势,从越南的芽庄、金兰湾基地到我军守卫的永暑礁仅500公里,而从海南岛到那里却超过1000公里。另外就是借助外力,俄国在金兰湾有500名驻军,是俄国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近年来更是把印度海军引入南海,有2-3艘印军舰艇常年在金兰湾基地活动。

接下来由史吉南上校报告了“徊风行动计划”,他的第一句话“行动计划是在分析总结了历次对越作战的基层上制订的…”就把与会将领再次带入那段历史。从大局上说我军取得了反击战的胜利,甚至攻占了高平和谅山重镇。但是我军出动了24万大军激战19天仅推进了不到50公里,到高平的公路距离也不过50多公里。而当面的一线越军不过6个师又6个团。可是我军的伤亡高达2万6千人,更令人伤心的是居然没有歼灭一个越军主力师。越军并没有当年朝鲜战场的美军那样的空军火力,而是我军自己的问题造成了这一结果。“两山轮战”也没有取得象样的战果,划了一条边界线而已。始终未能给越军以沉重的打击,造成了越军一直还在嚣张至今。

“徊风行动计划”的前提:我国全力支持老挝不受越南控制,越军必定会进入老挝,我军将在老挝与入侵的越军决战。与印军相比,整体来说越军的装备比印军差很多,我军占很大优势。但是越军单兵的战斗力和部队的战斗力要比印军强得多,越军有党组织一直深入到部队基层。我军的困难同样在于后勤,从越南进入老挝有几条当年法国人搞的公路,而我国没有一条象样的公路能深入老挝。老挝靠近我国的部分为上寮地区地形最为高耸险峻,进入老挝较好的几个山口通道都是由越南过来的。

听到这里,将军们都回忆起,当年的反击战,越军利用险峻地形采用决堤放水,挖陷坑等办法来阻截我军推进,毁伤了我军的大批坦克、火炮和军车。那里的地形确实不利于大兵团作战。

行动计划的指导方针:抢先在战略要地部署精锐力量;不以地域得失为意,以直升机机动兵员和火炮,在空军支持下歼灭越军主力;发挥特种兵的作用,突袭或引导空军打击力量深入越南实施突击。

部署要点:-27军的81师快速部队和44军、39军的侦察部队,在老挝人民军的配合下,立即扫荡上寮地区的毒枭和反政府武装。

-27军的其余人员全部换便装,随开发、建筑大军,快速部署在从南到北的战略要地。第3陆战师也换便装直插南部的阿速坡省,协助工程公司改建和控制巴色的机场,建立后勤基地-第9、第11后勤旅和第7工程兵师随开发人员进入,承担基地建设。特别要整治和利用湄公河、南康河等河道,建立中小型码头,调入气垫船、喷水推进的浅水船承担运输任务。

-木牛工程局的4万大军在部队护卫下,进行林场、农牧场等建设,以尽快建立就地后勤保障力量。

-44军在中老边境部署,协助工程兵在勐腊南部建立远程炮兵基地和直升机前进基地。随时准备进入老挝增援27军-39军在中越边境部署,117快速师部署在西部,准备进入老挝增援-建立利用柬埔寨、泰国的供应通道,供应非作战物资。

-第10、第38轰炸机师也将支持对越作战,发挥火力猛,不占前线基地的优势。

作战目标:-首要的是寻歼越军主力部队,必须成建制地歼灭

-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