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 (第1/4页)

“报告指出,自从大陆全面更新互联网、电脑系统以及电讯系统后,美国的情报人员至今也未能突破他们的防护系统,所以无法直接得到有价值的情报。中印边界战争又是在崇山峻岭中进行,侦察卫星的资料也大幅降低了效果。大多数还得从印度那里得到的情报,以及美军试验基地的资料来分析中方的情况。就武器本身而言,电动直升机确实是了不起的技术进步,试验基地证明:红外寻的导弹对它无能为力,航程可延长一倍,噪音更是降到了目前的轿车的水平,气动外形也得到了改善。电动战车和运输车的改善也极大,对高原山区作战尤其重要。更重要的是,中共首次集中大量地使用武装直升机作突击,以重型直升机作为垂直运输手段,极大地加速了在险峻山区的推进速度,攻击的强度也大大超出了印军参谋部的预计。这样高强度作战的消耗是惊人的,能连续进行这么多天的攻势作战,后勤支持全靠4个秘密基地的长期储备,还得益于缴获的印军的11个整编山地师的基地中储备的大批作战物资,由于大陆军队使用的俄制武器与印军的大多数是相同的,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不得不注意的是一批电动的运-8中型运输舰已经开始担负补给任务,侦察卫星的图象显示有一架运-8居然飞行了3000多公里,快速卸载物资后立即返航,肯定没有更换电池也来不及充电,说明它的航程已经超过6500公里。卫星照片和俄国传出的情报表明,俄中合作改进的电动推进的伊尔-76也即将投运,大陆的远程空运能力必须重新估计。我们得到的资料只有这些要点了。”

俞老对此的评论:“前些时候的情报显示,美国人在试验电动武器方面确实化了很多的功夫,制造了电动坦克、电动装甲车,当然后面都得跟着一辆巨大的装满了电池的车;还制造了电动直升机和运输机,当然不能这样供电了,只好收罗了大批小的金龙电池,并以普通电池作为负载装在货舱内组合起来供电,据说性能都很惊人,成本还很低廉。只是以美日这么厚实的技术基础,又有了现成的样品,在新型电池的开发方面居然毫无进展。唉,不说这些了。

“不过美国人总是看重技术层面的事,但是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却不能恰当地予以应用的例子比比皆是。坦克是英国人发明的,飞机是美国人发明的,但是纳粹德国首先运用飞机加坦克实施闪电战取得了成功。王刚却没有犯这个错误。他的战略目标在战争的一开始,西方强国都认为是不可能达成的。可是他充分利用了这一新发明在全世界面前令人心服地达到了目的。没有电动直升机和电动运输车的话,不可能瞒过天上所有的侦察卫星把那么多的战争物资运入那4个秘密基地。在喜马拉雅山的崇山峻岭中,主战坦克和重炮无法发挥作用,大陆军方大规模地利用武装直升机的机动火力和重型直升机的垂直运输能力,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资料证明中印直升机大战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此前的所有战例。这不是一个战术运用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说我有这么多,这么好的直升机,我也会这么干。

“据分析,大陆是在去年中生产出金龙电池的,至今不过一年的时间。当时如果不是从战略角度作准备,动员全国力量作竭尽全力的努力的话,今天决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西方老是看不起大陆的军方,明明从总统到将军都在研究老毛的游击战理论,却硬说中共在战略上没有任何创新。西方有强大的经济和军备作后盾,还可以这么傲慢一下,印度人根本没有资格去轻视大陆军方。

“这次先手占领不丹,似乎抢先了一步,实则我看是中了王刚的计。你们可以看一下今天日本产经新闻在网络上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这个日本人很有见地,认为中国前些时候多次指责印度利用了不丹的领空,就是要逼印度人出兵不丹,然后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去占领。”

“哦,这个王刚这么厉害啊。”许司令惊呼道。

“你们以为不丹的地形易守难攻,从步兵的角度看确实是难,印度有二条公路通往不丹,西藏却没有一条象样的公路可以进入,怎么攻啊。可是如果投入全部的陆航兵团以及闻名的中央突击师呢?这就是王刚的战略运作,手中有了这么一支力量就要创造机会加以运用。”

章君严心想这就是战略家与一般的军事指挥官的区别了,自己确实与之相距甚远。

俞老感叹道:“我总算明白了王刚为什么弃军从政。”

“父亲又有什么新的资料了吗?”俞之斌问道。

“那倒不是。只是我亲身经历了一次同样的变革。先总统经国先生当年厉志改革台湾的政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